百年啤酒厂“长出”年接待游客160万人次的博物馆,国棉五厂的老厂区“变身”时尚文旅基地纺织谷,废弃老煤库“更新”成市民文体活动中心……“在存量中求增量,在既有中求新生”,如今,不少沉睡多年的青岛闲置工业老厂区迎来新生,从闲置资源中发掘出经济“新势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闲置印刷厂更新改造后的国源通创意产业园深广互动直播基地。

闲置工业老厂区承载着青岛的城市记忆和文化底蕴,是城市的宝贵财富。如何挖掘和保护老厂区的文化资源、如何科学规划和合理导入新的产业资源、如何加强老厂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风貌保护,成为摆在城市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

6月25日,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总指挥部与市国资委组织召开闲置工业老厂区更新利用推介会,为我市国有企业与专业运营市场主体深度交流合作搭建了沟通平台,助力我市闲置工业老厂区加快导入新业态,为城市更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让“沉睡”厂房“活起来”

在位于青岛市李沧区国源通创意产业园的深广互动柒号直播基地里,网络主播小欧正在介绍各品牌家电产品以及家电以旧换新优惠政策。此前的“6·18”网络购物节时,总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的直播基地内热闹非凡,不敢想象,这里曾是一处闲置的大型书刊印刷厂,经过更新改造,如今蝶变为互联网新兴产业,让整个园区重获活力和创造力。

青岛作为全国知名工商业城市,工业基因已延续百余年。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部分老企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些工业老厂区渐渐闲置,而这些片区恰恰能为青岛的产业升级提供良好的空间载体。“这些工业老厂区往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但囿于开发成本、房屋产权、土地性质等原因常年‘沉睡’。如果得以合理开发利用,不仅能保留城市工业发展记忆,还能盘活城市空间载体,实现产业升级。”一位专家告诉记者。

眼下随着城市更新的开展,更多老厂房得以腾空——以供热“煤改气”为例,改造后,一批煤库“下岗”,仅一个供热站内便能释放出近七成空间,根据实际情况,如今有些老煤库已变身为羽毛球馆。地处市南区核心地段的漳浦路12号,原为青岛能源开源热电有限公司,随着市区供热“煤改气”实施及多热源环网联网替代改造完成,园区完成了热源保障历史使命,具备开发改造条件,目前约6300平方米的闲置锅炉房和闲置地下煤库,正待招商开发。

存量资产的盘活,离不开政策支持,近年来青岛市印发了《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为“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活水”提供了用地保障、金融支持等。

多方参与生成新动能

在闲置老厂区的盘活和利用中,政府相关部门除了要在政策层面上提供支持,还要搭建平台促成多方合作——这也正是此次闲置工业老厂区更新利用推介会举办的目的所在。

记者了解到,此次前来参会的园区运营企业都“来头不小”,有北京著名的以艺术与文创、高端服务产业聚集的751园区运营团队;有成都东郊记忆项目运营团队,历经十余年的精雕细琢,把东郊记忆打造成为成都市一张重要的文旅消费名片……与此同时,借助此次推介会,我市重点推介了15个闲置工业老厂区项目,包括松山路3号(原青岛标准件厂)、国棉六厂园区、温州路2号(青岛长途汽车站场站)、崂山路28号(原中大集团纺织厂)、南京路262号(能源热电集团驻地)等。

首创城发集团华北区域副总经理张兴龙认为,通过这次推介会,深入了解到青岛对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的大力支持,这些工业老厂区为青岛的产业升级提供了空间载体。同时,通过啤酒博物馆和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的现场考察,也了解到青岛在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中对历史文脉传承的重视,这与首创商业板块文化的运营理念不谋而合。

“青岛作为一座富有人文魅力、自然禀赋优越的沿海开放城市,具备城市更新的优势基因。通过参与此次推介会,我们已经看好了两个项目,目前正在积极与业主商讨合作事宜,我们希望未来为青岛的城市更新建设添砖加瓦。”成都壹格加实业集团董事长刘晓军告诉记者。

在当下实施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闲置工业老厂区正成为培育新业态、发展新经济的重要场所,成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市国资委副主任刘杰介绍,下一步青岛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原则,充分借鉴先进城市经验,招引优秀的社会资本,参与挖掘和保护老厂区的文化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风貌保护,科学规划和合理导入新的产业资源,使承载着青岛城市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的老厂房、老厂区,重新焕发新的青春活力。

“下一步,市总指挥部办公室还将积极搭建更多高效沟通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业态导入,为企业参与青岛城市更新建设提供专业服务,做好政策赋能工作,推动我市国有企业与专业运营市场主体的深度交流合作,打造一批青岛的成功案例,为青岛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纪玉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