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壶,顾名思义一般用于盛放冷水方便日常生活中的饮用,但是如果往冷水壶里装开水最后导致水壶炸裂烫伤。这个烫伤能否找厂商索赔?还是说是“自作自受”?近日就有一老人因冷水壶炸裂烫伤把厂商告上法庭,最终结果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案件概括

家住湖北的王某给家中的老人购置了一个新的冷水壶,本是体现孝心的一件事,不曾想父亲在使用冷水壶时水壶突然炸裂导致双腿被烫伤。在烫伤后王某急忙赶回家将父亲送往医院,最后医院鉴定为老人双腿属二级烫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某在询问父亲事发经过后非常气愤,认为是冷水壶质量问题导致,于是立即拨打冷水壶生产厂商电话说明此事,并要求对方赔偿自己医疗费和误工费等费用共一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厂商一听对方要求赔偿一万元,连忙表示自己厂出品的每一件产品都有质量检测,绝对不可能是次品,且说明书里有明确表明此产品为冷水壶,可承受温度只为.0-70度。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的水怎样也不可能将人造成二级烫伤,因此厂商认为是老人错误使用水壶,因此拒绝赔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和厂商通话后王某也觉得非常疑惑,于是再次仔细地询问了父亲当时的经过,父亲说“当时煮好了开水便去做家务,大概五六分钟后才将水装进冷水壶,然后就发生了炸裂”,后又询问医生,父亲的腿到底有没有可能是由于70度的水烫伤,而医生仔细观察后也是给出了肯定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王某再次拨通了厂商的电话,并找来了医生进行佐证自己的说法,坚称父亲是因为水壶质量问题而烫伤,要求赔偿一万元。厂家一听连忙甩锅说“我们只是负责生产,而且我们也有说明这个冷水壶只能装凉水,最终也不是我们卖给你们的,你要赔偿也应该去找经销商,我们绝对不可能赔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某听到对方这样说,感到非常气愤,但是也没有办法只能去找到当时购买冷水壶的超市负责人说明情况要求赔偿。但是到了超市这里说法又反了过来,超市说“这个冷水壶确实是我们售卖的,但是我们只是负责售卖,具体使用方法和质量问题,不由我们承担,你要索要赔偿应该要去找厂商啊,怎么能找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某见到厂商和超市都是如此无赖的说辞,顿时不乐意了,说什么也要他们给出一个满意的回复。于是每天超市一开业他便来到超市,也不闹事就只是劝退想来超市购买东西的顾客,一天下来因为王某的行为超市少了不少顾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天后超市负责人终于看不下去了,直接找到王某说“我们最多给你补偿1000元,因为你父亲治疗所用的医疗费也就一千左右,如果还是不满意我们也没有办法了,但是如果你继续闹事的话我将立马报警,到时候不要怪我手下不留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某听到对方这番言论虽然不满对方的态度和只赔偿一千的说法,但是也不敢继续在超市门口向路人说超市的坏话了。事后他在咨询律师后直接将厂家和超市一并告上了法院。最后将由法院给出一个公道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案件分析

法院还未得出最终判决结果,那么如果根据法律判决厂家和超市触犯了哪些法律条例,最终王某能够获得赔偿吗?王某要求的一万元赔偿合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看整件案件,厂家和超市觉得是老人使用不当导致受伤,而王某觉得是产品质量问题导致壶身炸裂烫伤。并要求一万元赔偿。

如果最终法院认定为是产品质量问题导致此次烫伤事件,那么根据规定:

因为产品质量问题造成消费者权益损害的,受害人可以依法向厂家索要赔偿,同时也可以向经销者索要赔偿。但是后续确定责任方后可向另一方追偿。

比如是厂家生产的质量问题,在赔偿时要由超市与厂家一同赔偿,但是后续超市可以向厂家报销那笔提前支出的赔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某消费者购买电热毯出现质量问题导致火灾最后致消费者残疾且房屋被烧毁,则厂商和经销商应该照价赔偿后续还要定期支付抚养费等费用。

所以如果是厂商生产质量问题则厂商有责任去赔偿王某家老人的医疗费用和一系列误工费等费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如果真的是因为产品质量不过关,而超市作为经销商有检查产品质量销售质量过关的产品给消费者的义务,所以如果法院认定是质量问题那么最终会判定应该由厂家和超市一同承担王某索赔的这一万元赔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王某能否获得赔偿关键就在于是否是因为老人自身操作不当导致的最后烫伤。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相关规定可知消费者使用商品未按商家要求进行损害,由消费者自行承担。所以要是最终法院认定是老人使用不当,则厂家和超市都不用支付任何赔偿。

如果真的是质量问题王某就能获得一万元赔偿吗?一千元的医药费索要一万元的赔偿是否是一种敲诈勒索的行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我国有关赔偿的规定可以得知,赔偿是由医疗费用,精神损失费和疗养期间所耽误的工资所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有关敲诈勒索罪的法条规定,如果受害人向被告索要赔偿过高,出现漫天要价的情况,法院可以视情况判索要赔偿方敲诈勒索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王某本来只支付了一千多元医疗费的却向厂商索要一万元赔偿的行为,很可能会被判定为敲诈勒索。因为赔偿一般由医疗费用,精神损失费和误工费组成,而当事人是王某的父亲是退休老人不存在误工费一说,精神损失费界定是当事人受到重伤即以上或者是死亡等情况,造成当事人和家属严重的身心伤害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一场车祸撞死了某位老人,事后家属悲痛欲绝,经心理医生鉴定为抑郁,这种情况就需要犯罪者赔偿精神损失费给予家属。而老人只是被烫伤了伤心无可厚非但是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就属于完全谈不上。所以索要的赔偿应该略大于或者等于医疗费用,而王某索要的费用显然远远大于医疗费用,所以最后王某可能不仅没有索要到赔偿,还要处以罚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编总结

平时购买日常用品需要细心谨慎,在使用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因为如果不按照说明书使用最后造成某些意外事件,就只能“自作自受”了。而如果真的是不小心购置了残次品,在使用过程中使自己权益受到损害,也不可漫天要价。经过法定的程序维护自己的利益,否则很可能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