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曾国藩心学实战》是一个系列,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全是曾国藩心学在官场、人际交往中的具体运用,是普通人快速成长的操作手册。方法简单,易操作,建议从第一章看起。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很多人这一辈子,只交往一次,因此,不必对每一个人都讲感情。

尤其是对一些已经失去良知的人,更要远离他们,甚至要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落井下石。如果一个人不懂落井下石的技巧,与人打交道时,最容易吃亏上当。

落井下石的技巧是什么?是物来顺应,也就是说,自己不必处心积虑为难他人,但机会来临的时候,就绝不要放过那些没有良知的恶人。

下面,我们结合《曾国藩心学实战》中的方法详细讲解:

前面我们提到,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后,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把前任两江总督何桂清的党羽全部剪除后,他开始把目光放在何桂清的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国藩为何一定要置何桂清于死地?

一是何桂清带来的不良影响太大。

何桂清作为两江总督,在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攻破后,他坚守常州的时候,应该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挽救,而不是逃走。

一个总督遇敌竟然逃走,其影响非常恶劣,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军民的士气。

二是何桂清善于钻研。

何桂清能言善道,善于搞关系,朝中很多大臣都愿意为他说话。

按照清朝的律法规定,遇敌时,如果守城大员逃走,是死罪。何桂清逃到上海洋人的租界后,不断派人到京城活动,一些朝廷大员收了好处后,竟然想方设法为他开脱,欲再次保举其出山。

可以说,何桂清如果出山,对曾国藩造成的威胁事小,对大清王朝的江山社稷影响更大,这也是曾国藩要除去何桂清的原因。

何桂清的势力太大,要除去他谈何容易?在关键时刻,曾国藩用了落井下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