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雯 范祚军

广西地处我国华南地区西部,是我国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的前沿和重要窗口。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要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要求广西“积极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深化拓展与东盟国家在商贸、劳务、产业、科技、教育等领域合作,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广西加快开放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有利于把广西的区位优势转化为高水平开放优势。

我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是互信、互谅、互利、互助的战略伙伴。面向东盟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是基于广西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和自身改革发展实际作出的战略部署,有利于广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拓展对内联结、对外开放的发展空间,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包括东盟在内的各国人民创造福祉,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充分发挥广西区位优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可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深化拓展合作领域。深化拓展合作领域是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务实之举。可在贸易、产业、投资、商务等领域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深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合作布局,构建稳定高效的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加快推进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在优势特色领域集聚大量国内外人才、技术、资本、数据等创新资源,推动要素流动更加通畅。主动构建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跨境产业合作相匹配的创新要素多元供给体系。支持沿边临港园区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提高面向东盟的教育合作潜能,加快打造一批“小而美”的便利合作典范。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是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重要保障。应完善投资便利服务体系,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打造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的区域性总部基地。畅通跨境人员流通渠道,优化外籍专业技术技能人员停居留政策,建立境外职业资格认可清单制度、跨境职业资格互通机制。推动便利政策集成创新,推进公共数据放权、共享、开放;试点贸易便利、投资便利、资金流动便利等领域改革创新,支持开展信用监管、智慧监管等制度创新。

构建立体高效联通网络。高效互联互通是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基础,为此需要构建立体高效联通网络。要高质量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积极推进与东盟国家的铁路、公路、海路等互联互通合作。提升物流运输质效,推动北部湾港优服提效降费,依托南宁国际铁路港扩大中越铁路集装箱班列开行规模,在北部湾港增设中欧班列始发站点。加强数字通道建设,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支持广西建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建设面向东盟的算力枢纽和通信网络枢纽,培育中国—东盟大数据交易市场。

促进高水平开放合作。提升对内对外开放能级是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关键。把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生效等合作契机,通过设立中国—东盟商事仲裁协作中心、加快中马“两国双园”升级发展等,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建好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支持扩大中国—东盟贸易投资使用本币结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在东盟国家的覆盖范围,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支持南宁、桂林对标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积极发展电商、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旅游等消费新业态,优化跨境消费供给。

(作者分别为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广西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6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