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斌)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获悉,今年本市将对20处绿隔公园实施功能提升,包括昌平区东小口森林公园、朝阳区常营公园、石景山区老山城市休闲公园等。打造各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森林体验、森林康养、自然教育基地,建设森林会客厅,激发公园活力和影响力。

昨日,北青报记者来到东五环附近的京城森林公园。小路在林间蜿蜒,身边是盛开的萱草、月季,走到尽头,豁然出现一片水绿交融的湿地。据朝阳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李大鹏介绍,这座公园建成于2012年。“当年这里是城乡结合部,公园主打的是野趣,林子里修条路,再安上路灯、长椅,就齐活儿了,很多‘一绿’公园都是按类似标准建设的。”按照本市规划,四、五环路附近属于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为了让市民不出城就能享受森林之美,自2007年起,“一绿”地区建设了不少公园。

如今,全市的“一绿”公园已超过100个,宛如一条环绕中心城区的翡翠项链。可日子长了,很多公园的设施变得有些老旧,功能上也不能满足市民多样的需求了。2023年,本市启动了绿隔地区公园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利用3到5年时间对其加以改造,让公园更好看、更好逛。

首批启动改造的公园分布在朝阳、海淀、丰台三区,京城森林公园就是其中之一。公园被黄杉木店路一分为二,东园名为“湿地之眼”,荒芜的低洼地被改造成了绿意盎然的湿地,引入清澈的再生水后栽下芦苇、菖蒲等好几种水生植物,鱼和鸟都不请自来。西园名为“森林之心”,对过密的林地进行疏伐,密匝匝的林子能够透透气,从此清风可以鱼贯而入,花灌木也有地方落地生根。

改造后的京城森林公园很受居民喜欢。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公园主打“自然教育”,步道两侧设置了不少中英双语的标识牌和互动装置,很适合带着孩子去逛逛。这些自然教育标识牌十分别致,有的能翻页,有的还有转盘、能拓印。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可以了解园中的动植物,还能聆听各种鸟鸣。丰富的生态体验,让这个不大的公园变得很好逛、很有趣。

据市园林绿化局生态保护修复处处长曾小莉介绍,去年全市已完成20处绿隔地区公园的功能改造提升工程,各公园因地制宜划分健身、亲子、野餐、帐篷等不同功能区,如京城森林公园主打自然教育型公园,八家郊野公园、朝来森林公园升级森林运动型公园,鸿博公园、绿堤公园建设观鸟科普区等,实现了公园服务功能与体验品质双提升,市民满意率和绿色获得感双提升。

今年,市园林绿化局将依托“百园百师”风景园林师团队,在东坝公园、绿堤公园、管庄公园、八家郊野公园、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奥北森林公园等重点绿隔地区公园中以科普讲解、互动体验、研学教育等多元化方式,面向大众开展多场自然教育系列活动,开辟绿隔地区公园新场景,激发公园活力,使生态环境从“好看”转向“好用”,将绿隔地区公园打造成为市民家门口的自然课堂,助力花园城市建设。摄影/何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