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都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印发。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行动方案》提出要实施医疗卫生机构设备更新行动,同时,实施病房改造提升行动,优先支持将四人间及以上病房改造为二人间或三人间,妇产科、儿科、老年医学科适当增加单人间比例。

在成都,以旧换新蕴藏着巨大市场空间。医疗卫生机构如何“脱胎换骨”?有哪些成效?能为市民带来哪些便利?6月25日,红星新闻记者来到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实地探访该家医院如何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契机,实施病房改造和设备更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造建设约4.6万平米

将满足适老化需求、新增特殊人群服务功能

走进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一住院部,只见内部构造已经基本拆除,完成了“脱胎换骨”的第一步。据悉,病房改造于4月15日动工,改造及建设总面积约46562.21平方米。

记者了解到,第一住院部于2007年投用,至今已运营十余年。“近年来,原建筑内的分区布局不合理导致的流线不畅、门禁安全系统无法满足院感防控新要求等问题日益显现。”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人员贺佳莹介绍,第一住院楼内部装饰装修及设施设备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及老化,卫生间、墙体等区域存在渗水霉变情况,升级改造迫在眉睫。

“今年,医院了解到成都市以旧换新的方案,我们迅速准备资料,进行超长期国债的申报,目前已申请1.83亿国债用于老旧病房改造,若能申请到位,就基本能覆盖改造成本的70%-80%,缓解医院的资金压力。”贺佳莹表示,其中,将改造完成病房167间,病房总数由原来的不到400间增设至460余间;同时增设公共卫生间10个,无障碍卫生间7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造后,病房区将有哪些变化?工作人员带记者走进了病房“样板间”。“病房将满足适老化需求。”记者看到,宽敞明亮的病房卫生间里,配备了SOS紧急呼叫器、洗漱洗浴等设施,还设置了厕所扶手等辅助设施。同时,通过改善病房空间、调整床位布局,病房区的2-3人间占比将由73.98%提升至82.28%,更好地满足市民医疗需求。

另一方面,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一住院部还在公共区域进行了功能更新。“为方便孕产妇、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看病就医,医院还将新增无障碍扶手、坡道,服务台降低了台面高度、设置了残疾人就医专用位。”贺佳莹介绍,目前病房改造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预计在2025年8月完成投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新142台(套)医疗设备

进一步提高患者检查成功率、精准性

《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动医疗卫生机构设备更新,重点支持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以旧换新和公共卫生机构执法、监测、检验设备迭代更新。

“一般而言,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为10年,第一住院部的不少设备已经使用9年多,功能已经无法满足临床需求,亟待更新。”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射科副主任李文波告诉记者,针对此次医疗设备以旧换新,医院对肿瘤科、住院产科、内镜中心、放射科、手术室、病理实验室等6个科室进行改造,“其中更新了放射治疗系统、移动式C型臂X射线机、3.0T磁共振、手术机器人等设备,合计142台(套)。”

新设备在检测和治疗方面有何优势?李文波提到,以直线加速器为例,更新后的设备具备更高的剂量率、更短的治疗时间、更先进的成像技术,“直线加速器主要用于放射治疗,新设备配置更先进的治疗计划系统,可以开展立体定向放疗及立体定向外科治疗,进一步提高治疗准确性,提高对颅内肿瘤类难治性肿瘤的放疗水平,同时更大程度地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医疗设备的更新,也进一步提升了患者的就诊体验。“从前,冠脉检查需要病人憋气18秒,来抑制心率呼吸,很多老人小孩都难以配合。”李文波表示,更新后的3.0T磁共振成像设备能够更快完成扫描、提供更清晰的图像,大大提升了冠脉检查的成功率和精准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一住院部的医疗装备更新总投资约12920.44万元,“在市发改委、市卫健委的支持下,医院积极申报成都市地方专项债,申请专项债1亿元,用于医疗设备更新。”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项目已向成都市发改委申请立项,后续将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规定,公开招标。

红星新闻记者吕佳羽吴昱丰摄影报道

编辑 李钰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