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南昌,一场令人痛心疾首的幼儿园虐童事件如风暴般席卷了公众的视野。年仅4岁的航航,本应在幼儿园里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却疑似遭受了来自老师的长期虐待,而家长提供的167条监控记录,以及警方“没有违法事实”的回应,更是将这一事件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情的起因源于幼儿园的一次变动。原本在另一所幼儿园上学的航航,因原幼儿园闭园,整个班被安排到了红谷滩区临江第一幼儿园的小四班。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变动竟成为了航航噩梦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22日晚,王女士接到孩子同学家长的电话,称航航在学校被老师“收拾”,尤其是提到了航航被关“小黑屋”的情况,这引起了王女士的警觉。当她试着询问孩子时,孩子眼神的躲闪让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追问下,孩子承认被老师关过小黑屋,那是一间仓库。

为了弄清楚情况,王女士与其他几位家长次日下午赶到学校找园方负责人。园方起初试图通过叫来老师询问来解决问题,班主任承认关过孩子一次,但园长以老师平日考核优秀且看起来温和为由,试图淡化此事。然而,当天放学后,王女士再次得知航航被老师打,愤怒的她要求更换老师,校方同意,当事老师虽道歉却埋怨家长。

事情并未就此结束。第二天,王女士要求查看事发前一周的监控视频,而这一看,让她和丈夫看到了令他们心碎的一幕幕:孩子在学校被扇巴掌、在地上暴力拖拽、关小黑屋、用脚踩、坐在身上压着等等。无法忍受的他们选择了报警,随后在数天里,不吃不喝地看完所有视频,梳理出167条虐待记录。令人震惊的是,孩子上学5天,竟有48天遭到虐待,平均每天被虐3 次,总时长共计22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监控视频中的画面触目惊心,航航的反抗和哭喊令人揪心。而更让人担忧的是,班里受到这几位老师“收拾”的孩子远不止航航一个。王女士在查看监控时,就看到有其他孩子被打的画面。另一位家长也表示,自己的孩子曾多次说起老师在学校打航航的事,自家孩子也曾被老师“收拾”,手上出现伤口,甚至孩子的价值观都被扭曲,认为航航因为“不乖”就该被惩罚。

在报警后的调查过程中,家长与警方的沟通却充满了波折和困惑。民警要求家长找教体局出具处理意见,还多次表示老师有权处罚孩子,将严重的虐待行为曲解为正常体罚。对于孩子被关小黑屋和在监控盲区被殴打等关键问题,民警的态度和解释难以令人满意。最终,当地派出所做出终止案件调查的决定,理由是“没有违法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涉事的三位老师,赵姓、黄姓和谭姓老师,在事发后已被校方解聘。幼儿园周姓负责人证实了这一情况,并表示园方正与家长积极处理。然而,对于警方认定没有刑事责任,仅认为可能存在不当行为的结果,家长难以接受。

家长多次向教育局反映,希望吊销这三位老师的教师资格,但教育局的回应却让人心寒。他们认为人已开除,吊销资格会影响三人一生。而当地教体局在网络公开回应中表示,已对该事件高度重视,涉事教师存在教育行为不当等问题,幼儿园已陪同家长带幼儿进行身体检查,暂未发现异常,三位教师已停职并解聘,派出所正依法调查,教体局将根据调查结果作出相应处理,并开展专项整顿。但多次拨打该局电话,均无人接听。

如今的航航,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活泼好动、阳光开朗的他,变得敏感暴躁,家人跟他说话都不敢大声,他会反应很大,有时会发脾气、摔东西,还会夜间醒来哭泣,睡眠时间明显减少,不愿去上幼儿园,食欲也欠佳。医院的诊断显示“创伤后应激障碍?”,由于孩子年龄小,难以完整准确表达,心理问题的诊断和治疗面临诸多困难,但家长已开始带他做心理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起事件引发了我们对多个方面的深刻思考。

首先,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幼儿园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本应是充满关爱和启蒙的地方。然而,在这起事件中,涉事教师的行为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和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呵护和人格的塑造。对于年幼的孩子,他们需要的是耐心的引导、温暖的鼓励,而不是暴力和恐吓。这也提醒我们,教育机构在招聘教师时,不能仅仅看重学历和专业技能,更要注重教师的品德和心理素质。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日常培训和监督,建立健全的教师评价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行为。

其次,法律在保护儿童权益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警方“没有违法事实”的认定与家长提供的监控证据之间的巨大反差,让人质疑执法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儿童是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之一,法律应当为他们提供最强有力的保护。对于虐童行为,法律不能有丝毫的宽容和姑息。相关部门应当重新审视案件的调查过程,以法律为准绳,给孩子和家长一个公正的结果。同时,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儿童权益保护的意识和执法水平,确保每一起虐童事件都能得到严肃处理。

再者,社会的监督和支持也是保障儿童权益的重要力量。这起事件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正是因为家长的坚持和社会的关注。社会各界应当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儿童的成长环境,对幼儿园等教育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媒体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及时曝光类似事件,推动问题的解决。同时,社区、公益组织等也应当为受到伤害的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和帮助,让他们能够尽快走出阴影,恢复健康。

最后,作为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要更加谨慎。要多方面了解幼儿园的师资力量、教育理念和管理水平,与孩子保持密切的沟通,关注他们的身心变化。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维护孩子的权益。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权益应当得到最优先的保障。这起 4 岁男童疑似遭受幼儿园虐待的事件,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警示。我们必须共同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安全、健康、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不再让类似的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