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与客户发生争执,这样的情况很常见,但一下就能闹上热搜,Manner算凤毛麟角的存在。

事件的来龙去脉,相信网友们都很清楚了,Manner咖啡师很勇猛,把咖啡豆直接泼客户脸上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类似的情况,其实早就有端倪,万能的网友扒出了更多,Manner咖啡与客户的“爱恨情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与以往不同,这次的舆论导向,都是让大家理解打工人的不容易,而不是苛责Manner员工没有做好服务,没有控制好脾气。

随着事件背后的真相不断浮出水面,网友们开始转移火力,声讨Manner公司了,觉得它才是始作俑者。

第一,工作压力大。

银行员工的压力很大,这一点,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感觉,每个员工的kpi都有十几个指标,压根没有办法面面俱到。

可能咖啡店的工作强度,很多朋友不太了解,Manner给员工下达了非常具体的计划,有咖啡师透露,Manner会按照门店的业绩分配人手。

日营业额在5000元以下,一个店只派1个人,全程负责所有的订单,日营业额超6000元,才达到了2名员工的标准。

我们简单算一下,如果要达到5000元的营业额,按照均价20元、门店每天营业10小时计算,相当于一个小时要做25杯咖啡,即2.4分钟一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看2分多钟制作一杯咖啡不是很难,这只是我们最理想化的结果。

Manner咖啡师还承担着很多其他工作,包括了吃饭、上厕所、点单、清洁卫生等工作。

第二,培训不到位。

银行最担心客户投诉,在服务礼仪方面花了大量心思,每年都会安排员工培训,积极倡导“客户就是上帝”的理念。

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的投诉量依旧居高不下,客户的诉求也越来越刁钻,员工都希望可以脱离一线营销岗。

反观Manner,咖啡师的流动性很大,传帮带工作不到位,员工的培训一直很滞后,也会导致员工在操作上不熟悉,影响顾客的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悉,不同于瑞幸、Cotti等连锁咖啡品牌使用全自动咖啡机,Manner使用的是半自动咖啡机,相对来说,制作程序更加复杂。

在如此忙碌的基础上,还要求客户做好非标品营销,注意服务态度,实属强人所难。

第三,薪酬待遇差。

银行员工的薪酬,确实是在逐年下降,很多员工忍受不了这种落差,在工作中没有激情,纷纷选择跳槽。

可好歹“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银行的平均薪酬,还能保持行业的中等水平。

Manner咖啡一般开在CBD附近,周围都是高消费人群,但员工的收入,确实与门店的定位,显得格格不入。

Manner公司考核严格,迟到或者事假就直接扣除1000元全勤奖,一线城市的咖啡师,到手工资平均也就5000元。

而且,工作时间不限于每天8小时和双休,可能经常是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一周只休息一天,还有大量的员工,连五险都没有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anner员工的压力得不到重视,负面情绪找不到宣泄口,资本的算法过于精密,当向上无法突破的时候,只能向下宣泄。

好在,看到网友们的评论,银行员工感到了莫大的欣慰,也非常能共情,像Manner这样的情景,银行大厅里每天都在上演。

要是什么时候银行员工与客户的纠纷,网友们也能这么理智的评价,银行的日子,就不会那么难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