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法庭

能动司法描绘苗乡秀美“枫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初秋的石海,喀斯特峰林耸立间,秋日独有的黄色点缀其中,阳光照耀下,泛着温馨的微光。

2023年9月4日,石海人民法庭干警来到石海镇顺河村村民刘某家中院坝,为当地村民讲解民法典相关内容。石海法庭庭长向启波凭借多年的审判经验和基层经历,将法言法语转化为群众听得懂、喜欢听的乡土语言,通过一个个的实际案例,为群众开展法治教育。

近年来,石海法庭立足实际、主动作为、服务大局,坚持以能动司法助力基层治理,在苗乡大地上描绘出一片秀美“枫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立足基层实际

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我们认识这么多年了,你两口子感情有多好我们还不晓得啊?不要因为这些琐事就冲动,让自己以后后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起家庭婚姻案件。2023年8月16日,石海法庭特邀民族调解员杨世莲、杨申妹与向启波一同来到当地一对苗族夫妻家中,从宗教文化、苗族夫妻和睦风俗以及个人感情等方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双方当事人在发生矛盾时互让互谅,心平气和沟通解决问题,最终成功使夫妇二人重归于好。

兴文县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石海法庭辖区苗胞众多,据向启波介绍,石海法庭年均办理涉少数民族纠纷100余件,约占全庭案件五分之一。石海法庭在审判工作中依托“芦笙”少数民族调解品牌,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习俗,巧借外力,选聘5名特邀民族调解员,通过“专业法官+少数民族特邀调解”模式,将法院的专业性和调解员的群众性有效结合,妥善处理涉少数民族群众的各类纠纷,演奏出苗乡民族团结进步的和谐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凝聚多方力量

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2023年6月的一天,向启波同法庭干警来到辖区内大坝苗族乡晏州社区,为社区干部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帮助社区干部提升工作能力。

“基层治理涉及的面很广,仅仅依靠法庭发挥司法职能是不够的。我们想通过自身主动作为,为基层治理提供更专业、更丰富的力量。”当被问到法庭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时,石海法庭干警如此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凝聚起基层治理强大合力,石海法庭多措并举,为村社干部、人民调解员等开展法治培训10余次,提升基层干部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设立巡回审判点2个,延伸司法服务半径;与大坝苗族乡四龙社区村共同创建“无讼村”,促进矛盾纠纷就地、高效、多元化解;与辖区司法所联合打造调解室,为进一步完善“诉调对接”搭建更加丰富的工作平台;开展巡回审判10余次,做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主动送法进村社、进学校、进企业等20余次,普法宣传覆盖上万人,营造基层浓厚法治氛围。

通过做深做实多元解纷工作,石海法庭为推动构建辖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践行能动司法

服务旅游经济发展

“往前走不远处就是我们的法官工作站,如果您在景区游玩的过程中遇到了纠纷,或者有什么法律方面的疑惑,可以到工作站来找我们为您提供帮助。”

每逢石海法庭干警在石海景区开展普法工作,对来往群众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海景区是我们兴文县的一张名片,我们每年都会在一些节假日来景区提供司法服务,让游客能有更好的旅游体验。”

对于石海法庭的干警来说,在节假日“送法进景区”是他们工作的一项“传统”。

兴文县旅游资源丰富,县内拥有兴文石海、僰王山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兴文县委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提出了“工业强县、产业兴县、文旅富县”的总体思路。

为更好服务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大局,石海法庭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坚持能动司法,依托景区法官工作站,在“五一”“国庆”等节假日组织干警深入景区,有案办案、无案普法。近三年来,石海法庭共开展“送法进景区”活动11次,发放普法宣传资料3000余份,为游客、商家、景区工作者答疑解惑100余人次,调解涉旅纠纷5件,帮助景区维护和谐旅游秩序,为游客创造良好旅游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兴文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