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飞升,人均收入是逐年递增,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却在逐年降级。

究其原因就不得不提,这些年异军突起的两个大"毒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房地产必然是“毒瘤”之一。

说起房子,最一开始的时候只要能遮风挡雨就行,然而随着时代的更迭现在的不仅建筑要美观,小区的设施同样也要配套。

随着我们的要求越来越高,房价自然就开始往上飞涨,正因此可是给普通百姓增添了沉重的负担。

我们来看看一线城市的房价就知道了。据统计显示,一线城市的平均房价一般稳定在5、6万一平左右,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工资就算是一个月2万,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也要2—3个月左右才能买下一平,而现在的房子动辄就是大几十甚至上百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要是想要全款直接拿下的话,普通人可能辛辛苦苦一辈子都难以在一线城市买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

对此,更多的人是选择先掏空家里所有的积蓄,勉强付清房款的首付,然后再背上沉重的30年房贷。

从那一刻起,他们就好像成为了房奴,所有的收入都将被这笔房贷牢牢束缚,想要自由生活的梦想遥不可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巨额房贷的压力下,年轻人再也无暇思考职业发展和人生理想,所有的精力都将耗费在为了偿还房贷而拼命赚钱上。很多人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放弃创业的机会,选择保守的、薪水稳定的工作岗位。有些人甚至还要打多份工维持收入,白天上班,晚上跑跑外卖或者代驾,只为了多赚点外快,以维持生活开支和偿还房贷。

在如此艰辛的生活压力下,日常的消费开支自然就被大幅压缩了。即使勉强度日,购房者还可能面临着烂尾楼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国家发布的《2022年全国烂尾楼研究报告》可以知道,在2022年这一年中,烂尾楼的面积便占到了2.31亿平方米,如果按照每户100平米计算,就意味着有231万个家庭受到了严重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不仅交了首付,背上了沉重的房贷,最后却可能连渴望已久的房子都拿不到手,真可谓是雪上加霜。资金两空,生活陷入困境,负债累累,前景黯淡无光。

对此,可能又会有人说可以租房啊,选一个偏僻的房子去租也不是很贵,而这就要涉及到我们的一个习俗了——结婚要有“三大件”,而这其中便包括房子。

碰见开明的对方家人或许还能接受付一个首付,然后让小两口去偿还房贷,但是有的家庭会直接点明,必须是全款的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观念不仅加剧了夫妻之间的矛盾,也给年轻人的婚姻生活蒙上了阴影,导致不少新人在结婚前就分手了。

房地产"毒瘤"之所以如此顽疾,其根源也和优质的教育、医疗和就业资源被过度集中在城市,迫使广大民众涌入城市谋求发展。

当大量人口聚集在有限的城市空间时,房地产的需求就会疯狂膨胀,最终演变成高房价的局面。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实现城乡资源的均衡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比房地产行业这个缓慢蚕食社会资源的"慢性毒瘤",电商行业无疑是一种急性伤害,一场肆虐的"电商狂潮"迅速席卷了整个消费领域。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商异军突起。它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购物便利,消费者再也不用步行穿梭于商场超市,只需要坐在家里点点手机,就能轻松买遍全球的商品。

电商平台凭借着渠道成本的巨大优势,在商品定价上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因此总能拿出一些"白菜价"的商品,相比之下,线下的实体零售店就捉襟见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租金、人工等高昂成本令实体店无法与电商平台的低价格竞争,只能眼睁睁看着门店一家家关闭,员工被裁员、解雇,就业岗位也随之大量流失,曾经熙熙攘攘的商业街如今冷冷清清,到处可见"转让""歇业"的字样。

更为严重的是,电商行业的各种营销手段正在刺激着人们的非理性消费。各大电商平台上,促销活动、秒杀专场、直播带货不断轮番上演,各种"狂欢价""白菜价""惊喜价"层出不穷,勾起了消费者的极大购物欲望;明星大咖、网红达人被邀请站台直播带货,他们对商品构建了极高的"期待值",主播们的营销话术也如同诘臆一般,把消费者往往都"骗"到了购物车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各种"满减""满折"的优惠活动更是让消费者在凑单时难以自拔。代言商品被渲染得美轮美奂,主播们信誓旦旦保证"物超所值",消费者对实物与描述之间的偏差存在盲区,对于那些假冒伪劣产品更是无能防范,直到收到货后才恍然大悟。

想要维权更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因为高昂的退换货成本往往令人望而生怯。苦主们往往是在犹豫再三后,小心翼翼地查看电商平台的售后政策,结果发现退换货要承担极高的邮费,而且还要受众多限制,很多商家甚至在广告语中直接声明"概不退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费者往往权益难以维护,只能认栽。可是,当看到各个平台对下一轮促销活动的宣传时,消费者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开始了新一轮盲目的网购

从营销的"精心包装"到退换货的"暗流涌动",我们不难发现,电商行业是如何精心设计了一整套"促消费""薅钱财"的运营模式。

它们先用低廉的价格刺激消费,而当消费者存在维权需求时,又在售后环节狠狠蚕食消费者权益。

与亲身逛商场、实体店体验互动不同,网购存在着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但是为了那些"价格实惠"的商品,人们往往会理智全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是房地产行业还是电商平台,作为当代社会两大顽疾性"毒瘤",其根源都在于资金和资源长期向少数人或地区过度集中,造成供需严重失衡。因此,解决这两大"毒瘤"的关键,在于促进公平正义,让资源和财富均衡配置。

但在此之前,每个消费者都应该从自身做起,摆脱那些被蒙蔽的非理性消费观念,静下心来好好审视生活中的种种陋习和不合理因素,重树消费理性和生活智慧。

对于购房这个终生大事,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房子固然重要,但也绝不是人生的全部。一味追求住房,将会使人的生活完全被房子绑架,沦为"房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作为普通家庭,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将房贷控制在可承受的收入以内,这样才不会陷入经济的泥潭,遭受贷款利息的无尽折磨。

同时呢,婚姻的本质是两个人的心心相印,哪里需要耗费巨资购置所谓"体面"的房子呢?年轻人更应该保持头脑清醒,远离这些虚荣心理,而是踏踏实实地为将来的幸福生活打基础。

至于网购消费,我们更应该保持高度的理性和节制。现在的电商平台为了刺激购物欲望,无所不用其极。它们会极力渲染商品的价廉物美,吹嘘商品的种种"绝世好评"

一些营销高手甚至会利用各种心理学理论,对消费者进行"洗脑"式的诱导,让人在不知不觉间掏出钱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些无孔不入的营销陷阱,我们更应该保持高度的怀疑和谨慎。凡是那些口无遮拦夸大其词的描述,往往就有蹊跷;那些所谓的"狂欢价""白菜价",多半是虚高定价再人为降价的把戏;即使是亲身在直播间里,看到主播们对商品赞不绝口,我们也要多一分理性分析,少一些盲目崇拜

购物时,我们更应该选择品质有保障、退换无忧的大品牌商品,而不是那些质量良莠不齐的小商品。

同时,我们也应该主动远离那些营销手段层出不穷的电商直播间,摆脱被诱导的过度消费习惯。被美好的幻象迷惑,贪图那些廉价商品的人,往往是在慢慢侵蚀自己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和判断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其在网上疯狂购物,被各种商品蛊惑人心,不如静下心来,放松身心,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生活的乐趣所在。

只有学会了内心的宁静和知足,我们才能真正找回生活的活力和质量,不被外物的诱惑所牵引。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反思那些虚荣浮躁的消费观念,铲除内心深处对物质的强烈渴望,真正做到理性节制。

只有远离那些不切实际的虚荣和诱惑,生活才能重新回归质朴;只有人人都怀揣诚实踏实的生活理念,社会才能步入真正的文明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