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灾害性事件频发,今年也不例外,南方多地持续降雨,山洪、暴雨、洪水等地质灾害不断发生,中部地区则是一轮接一轮的高温天气,未来一周华北和西北各地高温将频繁出现,预计月底河北南部、陕西中部和河南北部等地区将会冲击40℃。虽然华南地区温度暂时不会冲击40℃,但空气湿度大,闷热感非常明显。

早在2023年就有多位专家表示,2024年夏季可能出现暴雨洪水或极端高温天气,2024年可能成为打破历史高温纪录的“最热一年”。到目前来看,截至6月14日,我国228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超过40℃,高温过程综合强度达到最近5年来全国历次高温天气过程第五强。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部分地区高温日数达5至6天,有16个国家气象站突破最高气温历史极值。

未来还将会有一波高温天气,新疆出现大范围高温,南部等地会出现大范围超40℃的高温。石家庄在6月30日可能迎来40℃高温。济南28日有可能出现37℃的高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致使今年高温天气的一个原因是厄尔尼诺事件的后遗症,这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是在2023年5月形成的,是在2024年5月结束的,一般在厄尔尼诺形成的次年,极端天气会出现得更为频繁,近期的高温和降雨天气正符合这一现象。

不过还有专家指出,相比于厄尔尼诺事件,全球气候变暖更符合全球极端高温发生的气候背景。最近几年我国高温天气已经出现首发日期提前、累计天数增多、发生频次增加、综合强度增强等特点。

高温天气容易导致高温干旱问题,也容易诱发农作物的病虫害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农民提前做好准备。尤其是华东、华北、华中、新疆和华南地区,因为专家预计这几个地区出现阶段性高温的概率更高,部分地区甚至还会出现极端高温天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做好水利设施建设

高温天气会导致土壤墒情持续变差,墒情不理想就不利于夏季玉米和大豆的播种和出苗。目前来看,山西、河北、陕西、河南和山东部分地区玉米、大豆的播种进度和出苗生长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建议农民提前准备好浇灌设施,遇到高温干旱天气后及时浇灌农作物,将损失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毕竟从出苗就受到影响就意味着今年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产量恐不及往年,那么价格预期就会比较高,每亩地的产值也就会更多,农民的收入也就会更高,如果因为浇灌设施不齐全,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进而波及收成那就得不偿失,错失良好的赚钱机会了。

不同于北方的干旱天气,南方则在遭遇多雨洪涝灾害,这就要求农田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及时将积水排出,农民需要提前修好自己土地的水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准备好杀虫、杀菌农药

一些害虫喜欢干旱天气,天气越干旱其危害就越大,比较常见的就是蚜虫、蝗虫等,所以山河四省一带的农民需要提前准备好针对蚜虫和蝗虫的农药。

不同的天气还会诱发不同的农作物病害问题,比如多雨高湿天气容易诱发水稻的稻瘟病,凉爽高湿天气容易诱发水稻纹枯病和玉米叶斑病,高温多雨天气还会增加危害棉花、玉米的棉铃虫害的发生率。农民需要根据当地的天气变化,提前做好病虫害防治所需农药的准备,一旦农作物发生病害或者虫害就要及时喷药,将损失控制在最低。

3、提高防火意识

高温干旱天气还容易诱发火灾,一颗火星可能就会毁了一片山林或者一片农作物,农民如果没有足够的防火意识,上山下地烟头随处乱扔,就容易引发山火。这就要求农民提高防火意识,上山不带火种,抽烟烟头要彻底掐灭,不可随意乱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防止中暑

高温天气,农民户外劳作很容易因为高温而诱发中暑和热射病,所以高温天气农民应该减少户外劳作的时间,劳作时要注意多喝水,也可以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另外高温天气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病、“三高”的人群需要格外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