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所陈述的内容均有可靠的信息来源支撑,相关信息将在文章末尾进行详细说明。

众所周知,古代的人们结婚年龄普遍较早,但具体早到何种程度可能就鲜为人知了。例如,汉昭帝的上官皇后在年仅六岁时就已进入皇宫,成为了皇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在13岁时出嫁,而历史上不少女性在13或14岁时便步入婚姻的殿堂。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尚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期。

女性在如此年幼时便出嫁,并非仅限于皇室,而是在古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不禁让人好奇,古代人为何对年轻女性如此偏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并非所有人都乐于接受这种婚姻安排,对某些人来说,这甚至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友情提示:由于本文篇幅较长,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广告解锁模式”,但根据平台最新政策,广告解锁是免费的,读者只需观看广告即可继续阅读。在此,我们对各位读者的耐心以及平台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结婚年龄的法律规定

现代社会中,法律规定男性结婚年龄不得早于22岁,女性不得早于20岁。这是因为人们通常在20岁之后身体才逐渐发育成熟,此时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健康都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代虽然也有关于结婚年龄的规定,但并不像现代这样人性化。西周时期的《周礼·地官·媒氏》中提到:“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意味着当时的法定结婚年龄是男性30岁,女性20岁,即使在今天看来,这样的年龄也相当晚。

这是因为古人认为三十岁是而立之年,此时结婚最为适宜;而女性二十岁则是出于生理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到了春秋时期,结婚年龄开始逐渐降低。齐桓公将结婚年龄降至男性20岁,女性15岁。这一改革使得齐国实力日益增强,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之前,虽然降低了结婚年龄,但并没有强制性要求。但随着齐国政策的成功,其他国家开始争相效仿。

然而,一些模仿者的做法更为极端。吴王勾践为了确保政策的快速执行,甚至出台了一系列惩罚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规定,女性若在十七岁仍未出嫁,或男性在二十岁仍未娶妻,其父母将被视为有罪,一旦被发现,将面临牢狱之灾。

这样的惩罚机制一出,百姓们无不感到惶恐,纷纷为子女的婚事担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朝时期,为了促使百姓自觉成婚,但又考虑到刑罚过于残酷,汉惠帝规定,女子若三十岁仍未结婚,将增加五倍的赋税。同时,他娶了自己年仅11岁的外甥女为皇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的各个朝代对婚嫁的规定各不相同。晋朝规定女子若17岁仍未出嫁,官府将直接分配丈夫;南北朝规定女子15岁未出嫁,全家将一起坐牢;唐朝女子13岁便可出嫁;明清时期,女子14岁,男子16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代为何对婚嫁年龄有强制性要求?这实际上是当时社会形势所迫的政策。

一、平均寿命低

2022年,我国的人均寿命为78.2岁。然而,在古代,人均寿命仅有40岁左右,即便是生活优渥的皇帝,平均寿命也仅在30岁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因为古代医疗水平极其落后,即使是感冒发烧这样的小病,也可能致命。

传宗接代的观念自古以来一直非常重要。尽管现代社会观念有所变化,但在封建时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从出生开始就困扰着每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延续家族血脉,许多人都会尽早结婚,以确保家族不会断绝。

二、国家需要发展

此外,战争也是实行早婚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古代王朝更迭频繁,每次更迭都伴随着战争,人口成为最重要的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后,人口锐减,国家急需补充兵力。为了尽快恢复元气,统治者不断鼓励年轻男女早婚早育。

再加上古代生产力极低,为了经济发展,更需要大量人口来提高生产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古代女子的地位

观察上述各朝代的政策,可以发现许多朝代仅对女性的结婚年龄有严格规定。这是因为古代女性地位极低,普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古代绝大多数女性没有文化,不能公开经商,只能依靠父亲,出嫁后依靠丈夫,成为家庭的负担。

许多普通家庭抚养女儿都感到压力,因此父母也希望女儿能早日出嫁,自己还能收到一些彩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何这种观念如此根深蒂固?看一下官府出台的政策就知道了。汉高祖登基后,战后城市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已停滞。

于是他颁布了一项规定,家中生下儿子的,可以免去两年的赋税和兵役。这样的消息让许多人更希望生下男孩,重男轻女的观念更加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使是出生尊贵的公主,也无法逃脱被当作和亲工具的命运,只能任人摆布。

而13、14岁的年龄,正是女性具备生育能力的时候,因此古代人民逐渐适应了早婚,女性结婚年龄也不断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代并非所有人都能拥有三妻四妾

在观看宫斗剧时,我们会发现皇帝通常有众多妻妾,甚至有“后宫佳丽三千”的说法。

此外,许多王爷、大臣和地主也有多位小妾。然而,在古代,并非所有人都能拥有如此多的女性伴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代的等级制度非常严格,臣子不能过得比皇帝更风流,诸侯也是如此。春秋时期,诸侯最多只能纳9个妾,普通百姓根本没有资格纳妾。

到了汉朝,除了诸侯,一些大臣也可以纳妾,但数量限制在两个。即使功劳极大的人也只能拥有8个小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元朝,可以说是历史上的一股清流,实行了一夫一妻制。后来,由于有人上书忽必烈,反映一夫一妻制导致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子嗣,

为了照顾这些人,忽必烈放宽了政策,规定男子在40岁之后,如果没有孩子,才能被允许纳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朝女性地位有所提升,出台了保护女性不被无故休妻的政策,即男性不能以“七出”和“三不弃”的理由休妻。

这样的政策无疑是对女性前所未有的尊重,元朝也因此减少了强抢民女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皇亲国戚的政策有所宽松,亲王在皇帝允许下可以拥有10个小老婆,而郡王只能有4个。

如果超出规定数量,即使是皇亲国戚也会受到处罚。清朝规定,多娶将受到90个廷杖的惩罚。因此,从古至今,普通百姓都是一夫一妻制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官媒与普通媒婆的区别

古代结婚必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原则,许多朝代还将必须有媒人的规定写入法律。民间的媒婆通常是私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官媒是专门设立的职业,对于超过一定年龄仍未婚嫁的男女,官媒有权强制为他们安排对象。

这些人无法反抗,官媒实际上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一直延续到清朝。

即使是被流放到边远地区的人们也不必担心,因为朝廷在这些地方也设立了官媒,以确保边境的安全。

由于重男轻女的观念,导致了男多女少的局面,所有男性都无法成功分配到妻子,官媒这个职位的油水非常丰厚,经常有人贿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的来说,古代人并非真的偏爱13、14岁的女子,而是因为形势所迫。从这些制度中也可以看出,历史上女性的地位究竟有多低。

参考资料

靖边法院 【2012年11月4日】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内容及其思考》解放日报 【2013年4月12日】 《古代鲜有剩男剩女 汉代规定女孩不嫁人罚款600钱》环球网 【2017年8月21日】 《古代三妻四妾制度真能允许每个人都妻妾成群吗?》河南卫视 【2022年6月24日】 《古人为何结婚那么早?》光明网 【4月5日】 《古代婚嫁法:不许有“剩男剩女”唐代寡妇可再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