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研人员正在对冬黑麦饲草称重测产。

清晨4点半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乌兰勿苏村的村党支部书记王丽红已经整装待发了。她有一件大事要办,要和几个村的15名村干部和村民,奔赴200多公里外的通辽市开鲁县东风镇,参加科尔沁沙地“冬黑麦+”种植技术模式现场观摩会。“我们村主要种植辣椒,有2500亩辣椒地,每年秋收后土地就闲置了,听说冬黑麦能接茬种,我们想赶紧过去学习一下。”王丽红说。

寻找到一款具有俄罗斯血统的“神奇草”

王丽红口中的冬黑麦,是一种粮饲兼用的越冬性黑麦。为了突破科尔沁沙地“一年一熟”耕作制度对生产的限制,从2020年起,中国农业大学、通辽市农牧科学研究所与内蒙古民族大学的专家们组成研究团队,在通辽市开鲁县的试验示范田里种植冬黑麦,并逐步探索出冬黑麦与其他作物复种轮作的技术模式。此后每年6月上旬,“冬黑麦+”种植技术模式现场观摩会都会在示范田里举行。关注冬黑麦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农牧民从各地赶来,听取最新试验成果,交流心得体会。

9点半的观摩会现场,艳阳高照。成片的麦田里,已有一人高的冬黑麦郁郁葱葱、健壮挺拔。谈起与冬黑麦的结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王显国颇有感慨,“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科学家们曾试图将冬小麦北移的示范田推至通辽周边地区,但最终因越冬不稳定而放弃。到底有没有一种作物能够真正达到科学家的预期?通过这几年的试验,我们有了答案。”王显国介绍,他们选种了一个俄罗斯强冬性黑麦品种——白BK-1,该品种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在科尔沁沙地零下26℃的极低温环境下也能顽强越冬,正是他们所要寻找的作物。

最佳播种期与最佳种植模式

经过反复试验,研究团队找到了科尔沁沙地冬黑麦最适宜的播种期,即在每年9月14日至21日内播种,冬黑麦的返青率最高,平均可达85%。研究团队还进行了“冬黑麦+青贮玉米”“冬黑麦+饲用燕麦”“冬黑麦+向日葵”“冬黑麦+饲用高粱”等轮作试验。结果表明,冬黑麦不仅可以与其他作物轮作,还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以冬黑麦轮作青贮玉米和饲用燕麦为例,每亩收益可较春播青贮玉米分别增加398元和530元。

开鲁县的林辉草业公司已经连续三年大面积种植冬黑麦,公司总经理刘林去年拿出100多亩地试种了向日葵,“效益更好了,因为向日葵和冬黑麦几乎可以无缝衔接种植,我一亩地能打370斤葵花籽,按每斤8块钱卖,平均一亩地收入接近3000元!”刘林说,他今年还想在专家的指导下尝试冬黑麦复种大豆和苜蓿,“相信效益一定会一年比一年好!”

据内蒙古民族大学教授张玉霞介绍,今年研究团队正在推进有关“冬黑麦+青贮玉米”接茬时期及适宜品种的研究,希望通过对冬黑麦生产性能的研究,找出最佳接茬时期和不同接茬时期的最佳适宜品种。此外,通辽市农牧科学研究所也在继续开展冬黑麦与各类作物的轮作试验,包括冬黑麦与马铃薯、地瓜、花生,以及不同的大豆等轮作,品种选育工作也在进行中。

通辽农牧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振国认为,冬黑麦的一大优势就是不争农时、不与主粮争地。“冬黑麦+”复种农作物模式的引进让通辽地区从一年一收变为一年两收,从‘粮-草’一元种植模式,变为‘粮-经-饲’三元种植模式,对该地区的耕作制度革新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通过两季种植,单位面积多收一茬草,也能有效缓解6月初青饲或干草的紧缺状态。”王振国说。

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饲草供不应求的局面愈发凸显,优质饲草缺口已超4000万吨。科尔沁沙地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受冬春气温较低影响,饲草常有短缺。王丽红的村子里有不少农户养牛,“我们就只喂喂玉米秸秆、谷秸子这些地里本来就长的草。”冬黑麦作为饲草的优势则很明显——可越冬生长,产量高,营养价值也高,在孕穗-抽穗期收割粗蛋白含量可达14%。另外,冬黑麦在拔节期之前刈割还可再生,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刈割期,制作青饲、青贮或晒制干草。

“‘冬黑麦+’种植模式的推广是种植业结构重大变革的一次有益尝试。”全国畜牧总站草业处处长王加亭表示,国家自然资源部去年底出台文件,首次把饲草纳入农作物范畴,让冬季粮饲轮作进一步成为可能。

除了养殖业需要,生态因素也是重要考量

在科尔沁沙地推广冬黑麦,除了养殖业需要,生态因素也是一项重要考量。科尔沁沙地在冬末春初风势较大,农田地表缺乏覆盖物,土壤易受风蚀影响,农田土壤养分流失严重。研究团队过去三年对冬黑麦覆盖田、辣椒茬地和玉米秸秆留茬地进行风蚀监测试验,监测数据均指向冬黑麦覆盖的防控风蚀效果最好,土壤养分损失也最少,可降低土壤风蚀量90%以上,减少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损失70%以上。“我每年4~5月份的大风季节都会过来,确实能感受到变化非常明显。”张玉霞说,今年她和研究团队还打算将冬黑麦作为绿肥覆盖作物接茬青贮玉米种植,继续深挖冬黑麦在土壤改良上的应用潜力。

民革通辽市总支部主委邬君明表示,将把“冬黑麦+”种植模式与统筹推进科尔沁沙地生态治理有机结合,在重点旗县进行推广,并将通过民革中央“直通车”,为“冬黑麦+”种植模式寻求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

时间临近正午,观摩会的气氛依旧热烈,大家都期待着现场测产,想要看一看今年冬黑麦的产量究竟如何。“测定结果显示,冬黑麦亩产鲜草达到3.18吨,折合干草超过750公斤。”张玉霞宣布了测产数据,这一结果比去年同期的数据还要高,在场观众们的脸上洋溢着激动。

听说冬黑麦现在已经推广种植到了库伦旗和辽宁省彰武县,王丽红这下彻底放了心,“下一步我们准备买点草籽回去试种,今年辣椒地收获后就种冬黑麦!”王丽红盘算着,如果试种成功了,日后还想要尝试一下轮种向日葵和大豆,为村民增收多打开一条路,“虽然跑了这么远,但真是收获满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