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4日是“杭州西湖日”。

每年的这一天,西湖景区都准备了非常丰盛的文化大餐,邀请市民游客感受西湖文化魅力。

为庆祝西湖申遗成功十三周年暨第五个“杭州西湖日”,西湖景区推出惠民举措——6月24日,西湖景区所属各收费景点动物园、植物园、木兰山茶园、飞来峰、郭庄、岳庙、黄龙洞、钱王祠、六和塔公园(不含登塔)、虎跑公园、云栖、城隍阁、玉皇山、万松书院、少儿公园及胡雪岩故居共16个收费景点对市民游客免收门票。

另外,一系列文博展览、互动体验活动都已准备好了,欢迎大家走进西湖景区,用眼睛观看、用耳朵聆听,找寻这片秀美湖山中的文化印记。

在诗词中相遇

共赴一场穿越古今的西湖文化盛会

6月24日晚,一场诗词界的盛会,将在平湖秋月举行——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共同打造的《中国诗词大会——西湖诗会》,在西湖边实景直播。该节目为《中国诗词大会》衍生融媒体节目,也是《中国诗词大会》首次在户外录制。节目邀请文化大咖坐镇,以诗词的方式解读西湖文化、传播西湖世界文化遗产价值、梳理西湖优秀传统文化脉络,深入挖掘西湖诗词的丰富文化内涵,提升西湖文化品牌美誉度。

西湖是一个自然湖,更是一个人文湖,它是人民与自然长期良性互动的产物。2011年6月24日,一锤定音,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入选世界遗产,这也让西湖这一东方文化名湖真正走上了世界舞台。一千多年来,西湖一直保持着历史的原真性、独特性和唯一性,它所折射出的中国传统哲学、美学、人文、建筑等诸多文化理念,让它成为自然美与人文美完美结合的典范。

纵观5000年杭州建城史、2000多年西湖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杭州倚湖而兴、因湖而名、以湖为魂。北宋大文豪苏轼曾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使杭州无西湖,如人而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西湖之于曾经,之于现在,都是杭州这座城市的“根”与“魂”。

千百年来,浪漫诗意的西湖也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在此停留,这里的湖光山色、风花雪月,都用笔墨记录在了诗词歌赋里,成了西湖宝贵的文化财富,它们与自然美景相融,共同造就了如今最美的西湖。在西湖文化景观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白居易、苏轼、杨万里等文人大家在湖山之间留下了大量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又一笔,其中很多作品脍炙人口、流传甚广。据统计,光是宋朝,就有约700位诗人创作了3000多首关于西湖的诗歌。这些家喻户晓的诗词口口相传,成了历史长河里专属于西湖的“广告宣传语”,让更多人向往这一东方名湖,来到这里、走近这里、了解这里。

在24日晚的节目中,西湖诗词就是主角。《中国诗词大会》将邀请文化点评嘉宾康震,往季冠军陈更、彭敏、陈曦骏,明星选手黄有之、沈育奇等,以互动性最强的答题形式作为串联,分“醉美西湖”“多情西湖”“画游西湖”“印象西湖”4个篇章展开,通过不同篇章品读诗意盎然的西湖,邀全民共品西湖诗会,共游“绿杨阴里白沙堤”、共赏“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起找寻自己心中的那个西湖。

在诗词中畅游

西湖景区推出十条西湖诗词游线

说起西湖的诗词,孩童也能立马说出几句。比如白居易的“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诗词的世界里,西湖是一抹悠远的意境,成了文人的精神寄托;在诗词的世界里,西湖也是寻常人家充满烟火味的游览胜地,讲述了曾经的繁华故事。一座山、一座桥、一处景、一朵花,我们可以在诗词中找寻到西湖曾经的样子,它也带领着千万人来到此处,循着诗词的“印记”,看遍这个底蕴十足的名湖。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西湖的人文内核,更好地跟着西湖诗词游西湖,今年的“杭州西湖日”,西湖景区特别推出中国诗词大会西湖诗会路线。路线共十条,分别为“精忠报国”“南宋十景”“乐天游踪”“东坡迹忆”“夜航钱塘”“灵隐禅宗”“四时幽赏”“聊赠一枝柳”“何处结同心”“龙井圣迹”,每一条都各有特色。

比如“精忠报国”,这条游线为岳庙/岳飞像—曲院风荷—于谦祠—浴鹄湾—张苍水祠,它主要体现的是西湖景观中的忠孝文化,其突出代表就是被称为“西湖三杰”的岳飞、于谦和张苍水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遗迹。大家可以跟随着《满江红》的诗句游览岳庙,了解大英雄岳飞的故事,也可以一边朗诵《春日湖上(四首)》,一边走入曲院风荷、浴鹄湾,领略西湖秘境的迷人魅力。

南宋时期,“西湖十景”成为闻名中外的经典景观,不仅展现出西湖春夏秋冬各个时段的美丽景色,更赋予了超凡脱俗、富有禅意的旨趣,呈现出诗、画、景的完美统一。在历史上,许多文人也为“西湖十景”留下了很多诗篇。“南宋十景”游线就串起了西湖边这十个风景秀美的景点,从白堤出发,沿途经过苏堤、雷峰塔、柳浪闻莺等,让大家在西湖边慢慢赏玩,在诗句中读懂西湖深厚的人文底蕴。

说起西湖,就不得不提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轼,他们都被杭州百姓尊称为“老市长”。

白居易是西湖诗词的开端者之一,是第一个发现和认识西湖的美学意义并把西湖作为真正的审美对象来描写的诗人,他用诗“激活”了西湖。他曾登上凤凰山,写下了“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在孤山寺遇雨,他即兴泼墨,写下了“拂波云色重,洒叶雨声繁”;泛舟西湖时,也留下了广为流传的“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的动人诗句。同样,苏轼与西湖、与杭州,也有着深厚的缘分,他两次在杭州任职,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痕迹,比如苏堤、三潭印月,都是他留给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当然,他也留下了许许多多流传千年的诗词,比如“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此次十条游线中特别推出“乐天游踪”和“东坡迹忆”,不仅是为了追忆两位“老市长”,西湖景区也希望邀请大家穿越古今,伴着苏白二人的诗词一起共游西湖。

在文化中体验

多彩西湖日活动 全民共享等你来

杭州西湖承载着悠久历史、积淀着深厚文化,这些年来,西湖景区坚持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提高中国文化影响力融入保护管理工作中,通过各种创新传播文化活动,让“文物”活起来、讲好杭州故事、传承“文化名湖”深厚底蕴。

今年“杭州西湖日”期间,西湖景区各个公园景点、博物馆,也都准备好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从各个角度共同展现西湖文化魅力。

湖山有美,等你登临。有美堂,位于吴山之上,取宋仁宗诗中第一句“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中的“有美”为堂名。苏东坡曾多次在有美堂举办雅集(文人雅士的集会),与友人诗酒唱和,留下许多诗咏。今天,有美堂内的杭州国际友城馆正式对外开放,通过展品和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以多媒体和高科技为展示手段,以英汉等语言为媒介,为杭州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合作成果展示提供平台,为市民游客文化交流互鉴提供场所。此外,有美堂内还开设了“湖山有美”主题展,从历史沿革、诗文书画等角度,讲述吴山有美堂的前世今生,换个角度展现吴山及杭州的人文自然风光。

在中国茶叶博物馆,一系列茶文化主题活动邀请全民共同参与,感受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其中中华茶文化展厅内精心设立了茶席,打造“可以喝的茶展厅”,通过 “看、闻、品”动式品鉴活动,将征集到的馆藏茶样,以奉茶的形式分享给公众;在韩美林艺术馆,全新上线的展览“书房美学——文房艺术与文人生活”将古人书房中的美学意象,分“书画装潢”“文房器物”“道器之约”3个篇章,以研究、创作过程可视化的方式,呈现文房器物“学理”“材料”“造型”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人们了解古代中国文房器物的材质、工艺与功能提供新的视角;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年度重点项目“洞见——从西域到西湖”石窟艺术展也重磅开展,展览重点展示敦煌区域的石窟造像、壁画、藻井、矿物颜料等一系列元素,通过展板、场景还原、3D打印、多媒体视觉等手段,充分展现传统艺术的魅力;花港管理处将推出林徽因12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通过“童心绘徽因”画展、纪念活动讲座等形式,展示林徽因女士的生平以及她作为建筑学家的伟大成就。

除了文化展览,还有很多有趣的活动等着大家前去体验。杭州动物园将开启“香果”生日周,在动物园各园区内开设市集活动,丰富大家的游园体验;在湖滨沿岸,“湖畔有艺市”将通过互动游戏、特色市集为市民游客带来有玩头有看头的西湖特色活动,让大家在诗情画意的西湖边,感受到不一样的休闲体验;三潭印月特别推出2024荷花睡莲展(杭州站),以夏日的花中仙子荷花与睡莲为展出主体,运用盆栽的种植方式配合环境氛围布置,组合设计成美丽清新的园林小品,辅以荷与莲植物科普展陈、文化外延介绍等,让市民游客在夏日多了一处近观荷莲的宝藏去处。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第12届西湖文化特使学员招募已全面开启,西湖景区希望更多热爱西湖、想了解西湖的在校大学生加入这支有活力的队伍,共同传播西湖文化,让西湖变得越来越好!报名详情请关注“西湖文化特使”微信公众号。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