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原图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需本人同意后方可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宁市区的公共汽车 1964年 徐邦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巩留县的“五一”幼儿园,县医院医生定期来幼儿园给孩子们做体格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自治州县县都建立了拖拉机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丰收的日子里,居住在巩乃斯河川的哈萨克姑娘热依汗(中)结婚了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居住着十几个少数民族共100多万人口。解放后,特别是1958年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后,大力改变生产条件,把农牧业生产推向一个飞跃发展的新阶段。耕地面积比解放初增加了一倍多,灌溉面积扩大了将近两倍,粮食产量也增加了两倍左右,牲畜总头数比解放初期增加了一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县城 1964年 武纯展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治县用锡伯文出版了察布查尔《新生活》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治县建立了拖拉机站

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成立10周年。十多年来,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了显著的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克苏公社二大队社员对新式马拉农具作进一步检查 1964年 武纯展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生产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木哈江(右)检查第一生产队耕畜膘情

霍城县1963年粮食总产量比1962年增加了33%,牲畜总头数净增10.5%。为了争取新年丰收,各族社员入春以来,积极进行备耕,迎接春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邦摄

1964年4月23日,伊宁市红星人民公社社员阿不列孜家的庭院里,人们在葡萄架下欢乐歌舞,共度古尔邦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4年 徐邦摄

解放前被称为大穷人的贫农沙根巴衣(右三)在巩留县第四人民公社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生活有了显著的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人民公社的一个村子 1964年 武纯展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社民间歌手阿依提坎

昭苏县第三人民公社有1400多户,除了卖给国家5万多牲畜外,共有将近7万头牲畜,而1958年只有4万3千头。这个公社开辟了88个新牧场,买进了许多马拉收割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邦摄

伊宁市郊区1964年水果生产又是一个丰硕的年景。这是红星人民公社社员在把收下来的苹果进行挑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畜牧大队大队长杨尔济(左)等正在进行羔羊的检查、登记工作 1964年 闵福全摄

国营巩乃斯种羊场第一批3300多只优良母羊产双羔,三羔的占43.2%,共产羔4700多只,羔羊成活率达98%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闵福全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上

正当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畜牧区产羔旺季,八一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六四一班学生来到巩乃斯种羊场实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4年 徐邦摄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区党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阿不都克热木·阿吉尤夫(右一)和转场指挥部的负责人、绥定县副县长赛林(右三)来到牧场,了解牧民们在转场期间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纯展摄

昭苏县沙尔阔甫供销合作社为了便利和满足牧民冬季生活需要,1964年冬组织了一支“骆驼商店”,在天山深谷的冬牧场上巡回售货,受到各族牧民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