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文旅融合”跑出“加速度”。

6月24日,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对话”电视论坛开幕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 作为上海电视节官方主要活动,“白玉兰对话”电视论坛持续关注电视行业新动态,展示电视产业新格局。本年度开幕论坛以“影像引领 文旅共融”为主题,邀请优秀电视剧主创代表、专家代表、文旅行业代表及平台代表,从文旅融合、影视 IP 赋能城市文化、文化创意开发、影视产业 + 等多个角度,探讨影视产业持续融合创新的发展路径。

现象:影视文旅成行业新风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长力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发表致辞,他表示,“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创作和文旅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我们在电视剧、网络剧、网络电影和旅游的结合上,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模式和经验。我认为,‘文旅融合’首先作品要过硬,旅游要靠优秀的作品来带动。对于精品创作工作,我有几点体会:第一,要坚持个性化表达和组织化创作相结合,努力打造更多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奋斗进程、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底气与底蕴的优秀作品;第二,要坚持生态建设和行业治理相结合,为电视剧创作生产营造更加健康有序的环境;第三,坚持大屏小屏、国内国际传播相结合,让优秀作品更加迅速便捷地触达千家万户。电视剧是我们老百姓的家常菜,这道家常菜既要有大鱼大肉,也要有青菜小菜。我们真切地希望,通过全行业不断地努力和探索,可以源源不断为海内外观众奉献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色香味俱佳的文化大餐,让世界看见中国、看好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毅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罗毅表示,中国的“影视+”在各个层面上,都已经有了许多创新探索和成功案例,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几点共通之处:首先,“影视+”的根本基础在于优秀作品。优质的影视作品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其思想的厚度、表达的温度、思考的锐度,都是延展其生命力的可能所在,无论是“+文旅”还是“+演艺”,都要靠优秀作品实现这个加号。其次,“影视+”的独特魅力在于双向奔赴。影视作品能够引起观众同频共振,引发进一步体验的情绪“核爆点”,与线下良好的体验互相成就、互相赋能。最后,“影视+”的无限可能,是中国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的最好印证。高质量、精品化的剧集,形成了更强的情感链接、催生了更多样的线下体验。中国壮美多姿的大河山川、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图景、蒸蒸日上的都市乡村生活,也通过影视这一贴近大众、贴近生活的艺术方式得以广为人知。相信在未来,中国会诞生更多“影视+”的优秀案例,使得剧集行业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明生活的“策源地”和“放大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映雪

完美世界高级副总裁、完美世界影视业务负责人曾映雪介绍,完美世界出品的电视剧《追风的日子》在惠州拍摄,播出后为惠州带来18亿元旅游消费金额。此外,完美正在开发的剧集《向海》,聚焦海洋文化与潜水运动,“期望通过轻松浪漫的爱情故事弘扬海岛文化,同时结合影视IP与潜水运动、海洋文化,推动潜水市场的繁荣与多元化发展。”曾映雪认为,剧集带火取景地,热门文旅城市怎样让热度持久,其实更具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斌星

聚焦热门影视IP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华策集团总裁傅斌星结合华策影视推出的《去有风的地方》《承欢记》等剧,表达了剧集对拉动拍摄地旅游价值的肯定。“一部剧、一座城市、一本书,实际上是彼此的双向奔赴。”傅斌星认为,影视创作者用擅长的影响力和流量带火一个地方,接下来还需要与当地政府、文旅共同合作探索,将流量留存转化,让游客、剧粉能够长期乐于体验这个地方,爱上这个地方。

思考:从“烟花效应”到“长尾效应”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现象分享之后,与会嘉宾围绕各自在“影视+文旅”实操中的经验与思考,分享了方法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邹林丰

陕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邹林丰介绍,《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从2022年开业到现在,共吸引450万游客参观。“‘长尾效应’一直是我们做运营时最大的追求和压力。”在他看来,文旅项目运营者要有强大的运营能力,还要有强大的共情能力,“项目运营者要对剧集故事、背景、文化、冲突非常熟悉,从而把剧集中感人至深或惊心动魄的点,通过文旅运营放大。”此外,衍生开发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剧中通常只聚焦某一个历史时刻、某一个关键人物,但文旅项目要基于历史、人物去做延展。”邹林丰表示,剧集《长安十二时辰》讲的是长安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但内核是整个大唐文化,“我们把李白、杜甫、杨贵妃等剧中角色、历史文化人物融入街区,还把剧中未表现的长安日常,比如七夕节的长安、中秋节的长安等进行衍生开发,让游客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来到街区都有不同的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汤蕴懿

上海社科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汤蕴懿针对长尾效应的建立,总结了一套方法论:共生、共融、共创。“共生”是指对影视IP价值的持续挖掘,“共融”是指用科技手段提供更多线上线下的新交互体验,“共创”是指文旅立足于城市实体和城市居民,还有巨大空间可以去做新的尝试和体验。汤蕴懿建议,在“影视+文旅”项目的新模式、新场景、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政府也要摸索新的治理模式,“这实际上对当地政府提出了更高的治理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颖

自2019年《长安十二时辰》带火西安旅游后,优酷更有多部热播剧助推地方文旅发展。《追光的日子》热播期间,惠州推出4条精品旅游路线,推动文旅消费约18亿元;《偷偷藏不住》厦门取景地环东浪漫线沙滩成为热门打卡点;《长月烬明》火爆全网后,蚌埠实现“五一”旅游收入14.94亿元,较2019年上涨超过300%;近期播出的《微暗之火》同样让江西婺源成为热门打卡地。优酷副总裁谢颖认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要创新性地整合影视和旅游资源,打造独特的文化体验产品,通过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共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潇

《我的阿勒泰》热播,让当地旅游热度持续高涨,爱奇艺高级副总裁陈潇分享了相关经验——爱奇艺在该剧播出之前,就与新疆文旅厅、阿勒泰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花城出版社达成紧密合作,实施五大共享共创计划,包括塑造城市旅游形象、共同推出小马“阿TAI”衍生品、开设基金扶持相关产业建设、设计四条旅游路线、航空联名合作等。“《我的阿勒泰》证明了剧集与线下文旅之间有着大量共创共融的机会。我们用现实主义的拍摄方法去创作,过程中设计的一些景点、打卡地、旅游线路,都与现实结合,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观众的观看体验,也有效促进了阿勒泰地区的旅游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海

湖南卫视党委委员,芒果超媒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周海认为,文旅融合的双向奔赴存在门槛,“影视+文旅”项目的发展,要重视三种价值:审美价值、情感价值、社交价值,“多重价值累加才是让一个地方长久成为文旅融合精品的前提。”他提醒创作者要坚持长线主义,“我们希望的不是昙花一现,而是长久释放它的魅力。文旅结合已经有很多成功标杆,但地域不同、文化不同、观众接受程度不同,内容对观众情绪影响的持久力是不一样的,每个地方都应该因地制宜、量身定制,这才是文旅融合真正走向长期、走向长远的根本。”

本届电视节市场活动也跟进“文旅融合”这一热点话题,在6月24日举办了“一剧一城——‘影视+文旅’政策推介会”,结合影视拍摄政策解读等,进一步推动影视与旅游融合。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zongyiweekly@163.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