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6月25日电(记者武江民)走进辽宁鞍山市鞍钢矿山生态园,乘车爬坡而上,山脚是宽阔的草坪和花海,山坡则是茂密的刺槐、果林和葡萄园。这里本不是山,附近铁矿的乱石和废料长年累月在此堆积。经过20年的修复改造,石山已变青山,满目青翠,绿意融融。

大孤山铁矿是一个拥有百年开采历史的露天矿坑,79万平方米的鞍钢矿山生态园曾是鞍钢矿业大孤山铁矿的排岩场和尾矿库,“城郊荒漠”“乱石滩”曾是这里的代名词。大量石头和废渣堆积,从空中俯瞰就像一块巨大的“伤疤”,几乎寸草不生。风大时,粉尘就随风进入村庄和城区。

2004年,鞍钢矿业开始实施矿山复垦绿化工程。石堆上怎么种树?鞍钢矿山生态园管理办主任李辉回忆,当时的排岩场都是石头,不仅没有土,也没有路,树苗都需要一棵一棵背上去。

没有土就从远处运土,上不去山就先铺路。李辉说,当时大伙先把大块的岩石清理出去,然后再运来附近矿区生产剥离出的土壤,覆盖到裸露的地块上,最后再种树。为了提高存活率,他们还用柳条筐或编织袋,连筐带树一起放入石头坑。

“最多时,有成百上千名员工在园里搬土、种树。”李辉说,当时,大伙进行了反复实验,最终选择种植耐旱、耐瘠薄、固土力强的刺槐作为主打树种。一代代矿山人回填植绿、见缝插绿,经过20年不断平整、回填和复垦,原来的石山已换新颜。

目前,鞍钢矿山生态园内栽植了多个品种的绿化类和观赏类树种,开辟了梨树园和李子园,被授予“国家绿色矿山示范基地”称号,不少人前来参观“排岩场上种树”的生态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鞍钢矿山生态园建设早期,卡车在往排岩场上拉运土料。新华社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俯瞰鞍钢矿山生态园。新华社发

近年来,鞍钢矿业公司研发新的生态修复专利技术,将尾矿库的尾矿砂用来改良盐碱地。在鞍钢矿山生态园的一角,只见一片试验田里,种着水稻、小麦、大豆,土质颜色深浅不一。

“这里的土,是由盐碱土和尾矿砂综合形成的土。”长期在这里从事土壤研究的许久升说,公司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攻克了铁尾砂土壤化利用、铁尾砂改良剂制备等多项技术,目前已应用于吉林白城等地,探索盐碱地修复治理,将尾矿砂变废为宝。

如今,在鞍山市支持下,鞍钢先后确定了大孤山铁矿排岩场、齐大山铁矿排岩场等多个绿化复垦项目,先后完成生态恢复面积约2220多万平方米,种植乔木1100万株、灌木1580万株,建成了一个个多功能生态园、花园式工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鞍钢矿山生态园花海广场。新华社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鞍钢大孤山铁矿,铁矿进行边开采边修复(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在鞍钢矿山生态园一侧,垂深约400米的大孤山铁矿露天采坑像一个放倒的葫芦,伏在群山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人工峡谷。今年,这座工作了百余年的铁矿正式启动露天采坑生态修复工程,未来这里将逐步恢复到开采前的原始地貌,实现新的蜕变。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