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讯员 易荣波、王艳、李怡、马久胜)6月25日,新华社湖北分社、人民网、央视网、湖北广播电视总台、楚天都市报、农村新报、荆楚网等13家中省市县媒体的22名记者,来到“鄂北红色旅游第一镇”大悟县宣化店镇开展为期一天的主题采访活动,聚焦该镇红色旅游和产业振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省市县媒体记者深入到宣化店镇王庄村黄花菜基地,全市和美乡村建设示范点严畈村的竹竿河游乐园、竹艺坊、村史馆和颜东山将军陈列馆、灵芝康养基地,中医院宣化店院区建设施工现场、河西村杨湾中原军区大食堂和鄂北民宿、中原红街建设现场、湖北上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板栗深加工车间和电商直播间进行深入采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冒着酷暑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项目建设现场、用笔头和镜头聚焦挖掘宣化店镇在实施“双城驱动”打造“鄂北红色旅游第一镇”中践行“敢快干”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和人物。

宣化店镇是解放战争打响地,走出了程世才等16位开国将军,现有革命遗址22处,中原军区旧址景区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宣化店镇发挥红色引领作用,突出“双城驱动”(以县城、宣化店为区域发展核心),计划3年投资50亿元,建设基础设施、文旅产业等65个特色小镇项目。激活“红绿”资源,以中原突围纪念馆为中心,打造鄂北风格民居,修建中原红街,叫响“看纪念馆、走突围路、吃红军菜、忆红军苦”红色旅游线路。突出农旅融合,结合各村特色资源,打造荣耀王庄、榜样严畈、乡贤茶坳、突围河西等乡村精品旅游路线。打造蜜薯关口、玫瑰坞铺、板栗龙山等农旅融合示范村,建设竹竿河漂流、沙滩露营地、沉浸式采摘等项目,让游客从“匆匆过客”变为深度游和旅居客,力争到2025年全镇旅游综合收入过5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原突围纪念馆参观人数已达70余万人次,红色景点带动了当地餐饮、民宿和农副产品销售,实实在在增加老百姓收入。”中原突围纪念馆党支部书记王炳文说。

宣化店镇在全力打造“鄂北红色旅游第一镇”的同时,充分发挥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有主导、有标杆、有特色的乡村产业发展之路。

目前,全镇先后建起陈河村1200亩蜜薯、王庄村520亩黄花菜、黄寨村140亩吊瓜、河西村200亩灵芝基地、杨兵村200亩艾草、姚畈村700亩珍珠花、茶坳村200亩苗圃等16个特色产业基地。全镇青油茶累计4万余亩、板栗28万亩。其中,已经改良板栗品种1万余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在产品上追求“全链条”、在品质上追求“一流”。围绕延伸产业链条,实施新乡贤培育计划和招商引资,市级龙头企业上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企业合作,投资5000万元建设集科研、生产、销售、包装、储藏为一体的板栗科创示范园,生产板栗汁、板栗咖啡、板栗粉等11种板栗产品。悟芝堂灵芝康养地、丰饶粮油等一批农业深加工企业陆续投产,延伸加粗农特产业链条,举办“板栗采摘节”“玫瑰花海节”“稻田捕捉节”等活动,提升土特产品知名度。

宣化店镇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2.04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200元。宣化店镇党委副书记杜龙龙告诉记者。

红绿交融、文旅融合、特色产业为宣化店镇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活力,一幅“鄂北红色旅游第一镇”新图景加快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