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人水和谐……

这幅美丽“画卷”

在海珠就有!

近日

广州市公布第一批15个美丽河湖

优秀案例

其中,海珠区海珠湖、石榴岗河

保护与建设案例入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4日,广州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第一批)发布活动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举办,活动主题为“创建美丽河湖 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活动现场公布了广州市第一批15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并举行授牌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起来看看海珠入选的优秀案例吧!

01

海 珠 湖

海珠湖是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周边6条河涌构成“一湖六脉、六涌环湖”的水网格局,建成以来,还通道于鱼,还生境于鸟,成为众多水鸟的乐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要做法

  • 坚持生态导向,建成集雨洪调蓄、水系连通、调水补水、生态环境保护、休闲旅游等多项功能有机结合的大型生态项目。

  • 健全法治链条,以《广州市湿地保护规定》专章形式明确了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将湿地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全国首创“双员互聘”制度、成立海珠湿地生态保护联盟等措施为依法、依规、高效地保护湿地资源扫清了障碍。

  • 构建关键栖境,通过“浮排”草滩、高潮位栖息地、稻田增益系统以及昆虫旅馆等特色生境营造,显著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

  • 共享保护经验,牵头成立“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创先联盟”,通过建立全国示范性自然教育学校、编制自然教育优质活动课程、组织主题日活动、搭建湿地科研基地等打造科研科普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传承水乡特色,恢复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生产模式,开展岭南特色民俗活动,提高人民文化自信。

治理成效

  • 水环境改善。海珠湿地内水质从过去的V类提升到Ⅲ类,湿地周边PM10年均浓度为38.5微克/立方米,比中心城区平均水平低15%左右,湿地平均气温比周边城区气温下降0.5-1度,有效改善区域水环境和空气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 水资源激活。海珠湖及周边河涌组成的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了200万立方米的雨洪调蓄能力,并通过科学调度形成海珠湖“一湖六脉”湖涌活水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水生态恢复。经过十多年的保护修复,海珠湿地记录的植物从294种增加至835种,昆虫种类从42种提升至738种,鸟类从72种增加至198种。

  • 水经济转型。利用生态价值外溢效应影响周边产业品质提升转型,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

  • 水文化传承。海珠湿地每年接待游客近1000万人次、开展自然教育课程及品牌活动3600多场次,参与者达500万人次,荣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全国首批自然教育基地等称号。

02

石 榴 岗 河

石榴岗河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中东部,起点海珠湖,终点后航道,贯穿海珠湿地,是一条保有自然活力的河道。

石榴岗河是海珠湖、万亩果林和海珠湿地的主要补水通道,串连起上涌果树公园、海珠湖、龙潭果树公园、瀛洲生态公园,滋养海珠岛东南的大片绿意,与海珠湿地构成了海珠区的“绿心蓝脉”,形成了中心城区不可多得的江、涌、林、湿地于一体的江岛生态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要做法

  • 重建水闸:新水闸利用潮汐动力,合理控制开闸时间,最大限度转换河涌水体,极大地改善了河流水质,为区内河涌和海珠湿地提供了多源补水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连通水系:在石榴岗河、大围涌、大塘涌、上冲涌、杨湾涌、西碌涌6条河涌交汇处,开挖出全市第二大人工湖—海珠湖,形成了“一湖六脉”的河湖水网格局,连通了珠江—石榴岗河—海珠湖—海珠湿地—内河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系统整治:对于沿岸涉污企业作坊,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进行整顿。全面推动城中村截污纳管、排水单元达标创建等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通“断头管”、补齐“缺失管”、修复“破损管”、疏通“堵塞管”,实现“污水全收集,收集全处理,处理全达标”。

  • 开展水域监管:建立河湖长+公检法的“1+3”治水模式,全面构筑起水生态环境法治防护网,为强化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治支撑和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科技赋能:综合运用无人机巡航、水质在线监测、群闸联控自动化监控系统、“公安网+盘查”“大数据+预警”等信息化平台,提高石榴岗河处理的效率和精确度。

治理成效

  • 水环境改善:治理后的石榴岗河水清岸绿,村民在早晨和傍晚都爱到河边散散步,这里也成了钓友们垂钓的好去处。

  • 水生态恢复:因地制宜实施石榴岗河生态堤岸建设或改造,构建了多样化的堤岸带式植物群落,水生生物多样性也在不断提高。

  • 水经济转型:将水环境治理与产业规划、城市建设有机融合,做大绿色经济。石榴岗河碧道强大的生态活力点燃了发展新机,进一步带动企业、人才、游客集聚,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水文化传承:石榴岗河将海珠龙舟文化、岭南建筑风格与现代化建材相融合,建设亲水平台、亲水步道、观景平台、景观廊架等设施,为休闲步道增添了文化趣味。

编辑 | 可可沙

部分摄影 | 谢惠强、高飞霞

责编 | 吴美美、阳倚西楼、木鱼

来源 | 广州日报、广州生态环境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海珠分局

投稿邮箱 | haizhuju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