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的兴起让咖啡走出非洲

咖啡(英文名:coffee,阿拉伯文:قهوة),指采用经过烘焙过程的咖啡豆所制作冲泡的饮料,口感方面以酸、甜、苦、咸四种滋味为主,气味则根据咖啡豆品种、冲泡方式等呈现多种变化。作为人类社会流行范围最为广泛的饮料之一,与可可、茶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斯兰教世界里,咖啡被誉为神秘主义者冥想时的神圣饮品,它与红茶等佳饮共同孕育了欧洲现代文明的光辉篇章。正是咖啡的神奇力量,使得人们得以心平气和地交流思想,沉浸在深思熟虑的宁静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名叫Avicenna Bukhara的医生兼哲学家,写了第一本关于咖啡的书,在当时,咖啡更多被视为药品而非饮料。

追溯咖啡的根源,须深入伊斯兰教的腹地。在那一方水土,咖啡被视为辅助信徒抵达心灵深处的灵丹妙药。咖啡豆源自非洲大陆的埃塞俄比亚卡夫瓦地区,由阿拉伯人首次发现。公元七世纪,穆罕默德统一了分散的阿拉伯部落,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伊斯兰帝国,随着版图的扩张,阿拉伯商人的足迹亦踏遍了埃塞俄比亚的土地,从而揭开了咖啡豆的神秘面纱。"咖啡"这一名称,便是从它的诞生地——卡夫瓦一词演变而来。

伊斯兰教中的神秘主义者,即苏菲派信徒,他们崇尚禁欲主义,以追求与神灵的亲近。这些苏菲派信徒依靠咖啡的力量,抵抗睡意,夜以继日地沉浸于冥想之中,以此接近他们心中的神明。咖啡中所富含的咖啡因,正是他们维持清醒、坚持信仰的神奇药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咖啡的魅力在于其提神醒脑之功效。苏菲派信徒深谙此道,为了在神圣的夜晚保持清醒,他们不断地啜饮着这令人振奋的饮品。然而,咖啡的魅力逐渐扩散至伊斯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争议与冲突。有人误以为咖啡与葡萄酒同类,因含有酒精而对其产生怀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丹皇宫中采用新方法来煮制咖啡。先烘烤豆子,再将熟豆磨成粉,再煮制。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杯土耳其咖啡。

在伊斯兰教严禁饮酒的教规之下,咖啡曾一度受到误解。十六世纪前期,甚至在圣地麦加,咖啡豆遭受了无情焚烧的灾难。然而,这场悲剧反而为咖啡洗脱了嫌疑,证明了它与酒精无关。自十七世纪起,伊斯兰教徒可以毫无顾忌地享受咖啡,一股咖啡文化的热潮随之在伊斯兰世界蔓延开来。

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将咖啡带到欧洲

在十七世纪奥斯曼帝国的铁骑伴随着烽火,将咖啡的神奇种子播撒至欧洲大陆。那时,伊斯兰世界的波澜壮阔之中,咖啡的醇香已悄然弥漫,逐步跨越地理的界限,随同奥斯曼帝国的战旗,飘摇至异域他乡。传说在奥斯曼大军围攻维也纳的硝烟之中,咖啡豆首次遗落欧洲,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

在那个世纪之交,奥斯曼帝国以其横扫千军的之势,在伊斯兰世界的广袤土地上疾风骤雨般扩张,将巴尔干、中东、埃及一一纳入版图,建立起一个横亘亚非欧三大洲的宏伟帝国。其锐利的目光继而锁定了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之都——维也纳。然而,在1683年那场著名的围城之战中,奥斯曼帝国的雄图伟业遭遇挫折,败走麦城。就在这场战火的余波中,咖啡豆遗落战场,被欧洲人偶然发现,从而激起了他们对这一神奇豆粒的无限好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早在维也纳保卫战之前,咖啡豆已作为奥斯曼帝国的贵重礼物,于1669年随使者之手,抵达巴黎,进献给法国的路易十四国王。奥斯曼使者细心烹制的咖啡,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征服了巴黎上流社会的味蕾,自此,饮用咖啡的风尚在法国蔚然成风。

奥斯曼帝国那次巴黎之行,亦是为日后攻打维也纳的筹谋之一。自十六世纪初期起,奥斯曼帝国对维也纳的野心犹如狼烟四起,其全盛时期的统治者苏莱曼大帝曾亲率十二万雄狮,于1529年将维也纳围得水泄不通。尽管冬季的寒风最终迫使奥斯曼大军撤退,但帝国对维也纳的觊觎之心从未消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七世纪末,奥斯曼帝国与法国携手,图谋合围维也纳,共谱霸业。即便维也纳与法国同属基督教信仰,但哈布斯堡家族长久以来都是法国贵族的死敌。于是,“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奥斯曼与法国的联盟就此形成。然而,1683年的第二次维也纳攻城战,仍旧以奥斯曼帝国的撤退落幕,随之而来的是帝国的权威动摇,步入了漫长的衰落之路。

咖啡馆中诞生了英国政党政治、新闻媒体业和证券业

在历史的悠长画卷中,咖啡的香气弥漫于欧洲大陆,最终在1669年以后的法国绽放,而在英国,这股潮流更是提前涌入。伊斯兰文化的广袤疆域内,咖啡早已成为日常的醇香;在印度姆加尔帝国的辉煌岁月里,它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调剂。英国的殖民者们在印度的次大陆上初次品味到咖啡的魅力,并将其作为胜利的果实,带回了故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首家咖啡馆诞生于1652年的伦敦,坐落于伦敦的商业中心康希尔附近。

1652年,伦敦的第一家咖啡馆在克伦威尔的铁腕之下开门迎客,自此,这座城市的脉搏便与咖啡的浓香紧密相连。不出半个世纪,咖啡馆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伦敦的大街小巷,千家灯火,共品香浓。

在伦敦,咖啡馆供应的不仅仅是咖啡,红茶与热朱古力的香气也弥漫其中,但咖啡无疑是最受欢迎的饮品。伦敦市民在咖啡的激发下,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神亢奋。咖啡因的神奇力量,不仅令思维保持活跃,更在尼古丁的缭绕与交谈声中,促使咖啡馆成为了知识的交易所,人们在其中激辩、交流,甚至因兴奋而争论不休。与酒后的喧闹不同,咖啡馆里的声音充满了学术气息,充满了智慧的光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只需花费1便士就可以买1杯咖啡,在此消磨一整天,牛津的咖啡馆得到一个特别的雅号——“便士大学”

咖啡馆的另一大特色是它的包容性。在历史的阶级壁垒面前,咖啡馆首次打破了这一界限,使得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们得以平等地坐在一起。1640年,英国国王查尔斯一世的败北,不仅结束了一个王朝,也动摇了森严的阶级制度。咖啡馆成为了时代的先驱,文明的摇篮,阶级的桥梁。

在这样的氛围中,记者这一职业应运而生,他们搜集信息,整理观点,通过报纸和杂志将知识传播开来。咖啡馆里,股票交易的情报也悄然流传,从最初的零星交易,到后来证券公司和保险组织的诞生,咖啡馆与金融业的渊源深厚至极。劳社,这一全球最大的保险组织,便是在咖啡香中孕育而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680年:伦敦证交所的前身是咖啡馆

咖啡馆更是政治讨论的圣地。在这里,人们边品咖啡边发表见解,吸引着志同道合的追随者。托里党和辉格党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而成,英国因此而成为政党政治的先行者。若非咖啡馆的存在,这一切或许都将有所不同。

此外,咖啡馆还催生了现代科学体系的构建。那些充满求知欲、热衷讨论的有识之士在此聚集,他们最终创立了英国皇家协会。以牛顿为首的科学家们,在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咖啡馆,见证了这一切的诞生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