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们在嘎嘎部落快乐地玩耍。  记者 袁鼎摄

本报记者 袁鼎

常熟支塘镇蒋巷村结合现有资源,依托社会组织+学校+文明实践站的联盟,探索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新模式。今年以来,通过升级儿童之家,围绕“制度友好、空间友好、服务友好、文化友好”,致力于打造儿童“四友好”环境,全面丰富辖区儿童服务内涵。

支塘镇蒋巷村成立了一支由村妇联主席为组长,村各条线为成员,配备一名镇督导员,一名专职儿童主任的队伍。同时,建立健全儿童观察员制度,家长休息室制度。组建儿童志愿队,让中华传统美德深植儿童心中。

“升级阵地,融入友好”

营造舒适环境氛围

蒋巷村在原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基础上,升级打造面积为500平方米的儿童友好阵地,作为儿童活动主阵地。

在妇女儿童之家设有“一米高度”活动空间、家长休息室、心理咨询室、亲子阅览室和活动室,周一至周六开放,每天开放8小时,覆盖5-10分钟生活圈。

在蒋巷村文体广场融入友好元素,设立健康小游园、家庭文化活动区,结合未成年人社会实践,设立儿童基地生活区、宣传长廊、健身步道,“关爱儿童、文明共建”氛围浓厚。在全村设有两座“第三卫生间”即家庭专用卫生间,一个母婴室,给亲子共处提供私密空间。

2019年,蒋巷村建立集游乐、研学、娱乐为一体的无动力亲子乐园——嘎嘎部落,成了长三角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儿童研学目的地。村史馆、农家民俗馆、知青馆、电影驿站、农民剧场等地为服务儿童和家庭活动提供齐全的活动场地和互动体验场所。

“针对需求,拟订方案”

打造“幸福港湾”

蒋巷村不断丰富个性化项目,联合专业社会组织,精心设计品牌项目,使儿童在玩乐中学习,在体验中学到知识,给家庭带来学习和体验双丰收的教学效果。

开发三个以“时代精神”为主题的课程,分别是“领略江南风情、学时代楷模精神”“美就在我们身边”“常爷爷精神引领文明前行”。通过“家门口的成长课堂”,使儿童学典型模范,了解蒋巷村的发展历史、体验农村生活、感受乡风文明,提倡自觉主动地学习和思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融入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中。

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家长需求,蒋巷村依托集中式暑托班,开设八大课堂,旨在增强儿童思想道德与文化素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从而缓解职工家庭和特殊困难家庭儿童暑期照护难的问题。通过绘画+阅读,针对5-8周岁的儿童进行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教学;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每年定期开展两次儿童团体心理辅导;开展小学生父母专业课,提升家庭教育儿童的能力和亲子关系。

同时,结合每年的传统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如闹元宵、庆中秋、植树护绿、缤纷的冬日等。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真正把家庭+社区支持行动落到实处,打造孩子身边的“幸福港湾”。

“以童为本,深耕文化”

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

蒋巷村依托本土文化,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日常儿童服务工作中。利用大屏幕、村报、展板和新媒体平台等宣传渠道,普及儿童友好理念;通过扫黄打非之童心护苗等活动,开展儿童权利、儿童发展和儿童友好的宣传,营造人人参与儿童服务的文化氛围;制作并公示儿童友好社区地图,为儿童提供周边服务导引。

组建巾帼学习社,定期开设家庭教育读书沙龙,围绕《读懂孩子》一书,一期一章,深度阅读,分享学习感悟。以“游红色支川 悟科学精神”、指南针的使用学习、实验互动体验、潜望镜制作等科普实践,增加父亲陪伴子女的时间,发挥父亲理性思维的优势,感受不一样的科普文化体验。制定个性化的儿童文创抱枕蒋小文、蒋小旅,通过设计蒋巷Logo、用上书本、彩旗、稻田服等标志性特色,寓意蒋巷村重视儿童教育服务。

支塘镇蒋巷村将继续打造多元化儿童“友好”生活圈,让更多群众了解、支持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并积极参与其中,增强儿童及其家庭对社区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助力服务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