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多年的王近山重新复出军旅,他的复出可谓是一波三折、颇具曲折。那一年,正值文革运动如火如荼,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也为王近山的去留而深思熟虑。最终,在老战友许世友的力主下,王近山获准重返军旅岗位。然而,主席还是忧心忡忡地问道:"放虎归山,哪个军区敢要?"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王近山小小年纪加入红军,立下赫赫战功

提起王近山,可谓是红军将领中的一员狂将。他自小年纪就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但却从未放弃梦想,终于在十五岁那年加入了革命的洪流。

王近山出身于湖北黄安一个贫苦人家,家境窘迫,从小就得亲自打工维生。按照他自己的回忆,八岪正值读书的年纪,便已在地主家放牛;到了十三岁,更是不得不做长工,半点儿童年的乐趣都无缘享受。但是苦难环境却锻炼出了王近山顽强不屈的性格,为他将来投身革命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1930年,15岁的王近山拿起枪杆子,毅然加入了红四方面军,开启了崭新的人生征程。年纪虽小,胆略却非同一般,他在加入红军不久后便遇上了人生第一场战斗。当时有一个身材魁梧的敌军士兵,气焰嚣张,对红军百般挑衅。年幼的王近山毫不畏惧,主动要求与之单挑,虽然自己明显处于身高体格的劣势,但凭借过人的勇气和顽强毅力,他使出浑身解数,终于在殊死搏斗中制服了对手。可歌可泣的是,在这场搏斗中,两人更是一起滚落了山崖,对手不幸阵亡,而王近山则是侥幸活了下来。由此可见,在年少无知的时候,王近山就已经展露出了过人的勇猛和不畏强敌的英雄气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那之后,王近山就在部队里赢得了"王疯子"的雅号。这个绰号听起来虽然有些不太雅观,但是暗含了一种对王近山的赞赏和钦佩,他在战火环伺的环境里,所展现出的英勇作为和魄力,实在令人敬佩。

后来在抗日战争时期,王近山又一次书写了自己的传奇。在著名的七亘村伏击战中,他亲自率领众将,歼灭了日军300多人,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和各种战利品。这一役更是被英国军事家们录入了军事教材,列为世界十大经典战术之一。可见王近山当时凭借着超凡的指挥才能和过人的胆略,赢得了战役的最终胜利。

接下来的解放战争时期,王近山更是英勇无比,他先后参加了上党、邯郸、淮海等一系列重要战役,为夺取最终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凭借着他在战争年代里的赫赫战功,王近山很快就在部队里小有名气,被视为一员"虎将"。可以说,正是靠着这批像王近山这样的狂将,我们才能最终赢得革命的彻底胜利。

二、新中国成立后因私事遭处分

天下太平,功高盖主。新中国成立后,王近山这位彪炳战功的开国将领本应马革裹尸、高居重任。谁曾想,他竟因一件家务事被免去了军职,在一个默默无闻的农场度过了数年沉寂岁月。

那还要从新中国成立不久说起。当时王近山已是三十出头的人了,正值血气方刚、风流倜傥的年纪。他那时可是驻扎在江苏的十二军军长,军衔在当时也算是相当不低了。作为一员开国将领,王近山自是备受女性的青睐和追捧,说句老实话,他那些年确实也是沾了不少的花红柳绿。

当年王近山的妻室是一位温柔贤惠的淑女,王氏自是疼爱有加。可是好景不长,婚姻的缘份似乎只持续了短短数载。原因很简单,就是王近山对舞会和跳舞情有独钟,每逢场合必在列席,恨不得跳个痛快。而他的妻子却是一位传统闺秀,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认为丈夫在场跳舞实在有失身份,更怕他和其他女人太过亲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王夫人便将自己的妹妹召至身边,好让嫂子随侍在王近山左右。可显然,当局者迷,王近山竟与自己的小姨子产生了感情往还,你侬我侬、朝夕相处的日子成了两人心照不宣的秘密。一日,这桩旷世豪情终于被妻子撞个正着,彼时可想而知,王夫人有多伤心欲绝。她提笔一纸诉状便将王近山告上了军事法庭,要与他离婚了断。

闻讯,王近山虽是英勇过人、勇猛无比,却也吓了一跳。他怎么也没料到,一件家常小事会惹出这么大的阵仗。新中国建立不久,离婚绝对是一件大事,可受多方面的约束。于是王近山的许多老战友和上级领导纷纷劝阻,王近山却是一意孤行,竟对妻子求而不得,最终铁了心要和妻子离婚了断。

结果可想而知,离婚的处分当然是免不了的。1964年,王近山被撤销职务,贬谪到一个偏远农场,担任普通一个副场长。活生生从一个开国将领沦为了一介田民,对于王近山来说,简直就是人生最大的讽刺和挫折。

在那个默默无闻的农场里,王近山就这样熬过了数年的沉寂。也不知是寂寞还是内疚,日子过得是越发清苦。眼看着一批批曾经的部下和战友渐渐步入了仕途,而自己却深陷泥淖,身无分文,实在是命运的无情嘲弄。有时候,王近山也会悔恨自己当年的决定,但毕竟那已是水过无痕,只能硬着头皮向前看了。

三、王师归来

在王近山被贬谪至默默无闻的农场期间,他的生活状态一度陷入了低谷。身为开国将领,骤然沦为农场副场长,这种巨大的落差让王近山一度对人生产生了迷茫和彷徨。在农场的这几年里,他常常独自一人漫步在田间,凝望着夕阳西下,满是沧桑和哀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辉煌的军旅生涯到贫困潦倒的农场生活,这样的转变对于王近山的打击可想而知。一度仗剑走天下的他,如今却只能依靠种地维生,甚至未来的出路也变得扑朔迷离。年届而立之年的他时常会在夜里辗转反侧,思前想后,难以入睡。

就在王近山生活陷入谷底之时,他的好友、开国大将许世友伸出了援手。二人自是老交情甚笃,同袍出生入死,几度并肩作战。如今看到王近山这般不堪景况,许世友自是心痛万分。于是他决定写信给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为王近山喊冤伸张,力争给他第二次机会,重新复出军旅。

1968年的一天,许世友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时机,将王近山的求情书亲自呈递到了主席的案头。可以说这一纸书信,承载着王近山最后的希望。看完书信后,主席陷入了沉思,显然对王近山这件事情也是深感为难。毕竟作为开国将领,王近山的确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后来因私事而遭受处分,如今要让他重新回到军中,未免也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正当主席踌躇未决之时,许世友开口说道:"王近山已经在农场好几年了,认错态度非常好。现在部队急需像他这样会打仗的人才,他当年可是我们最勇猛的将领之一,何不给他一个复出的机会?"

主席听后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我也觉得可以让他回来,但这么一个脾气火爆的人,谁敢要他呢?放虎归山,哪个军区敢收留他?"

许世友当即回答:"我要,我要!"

四、王近山归来后在"文革"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文革"运动中,那些位高权重的将领们无一例外地卷入了这场政治漩涡。作为复出后的"老虎",王近山自然也难逃这场政治运动的大浪淘沙。

1966年,"文革"爆发后,无数造反派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崛起。在当时的环境下,许多高级干部和将领都遭到了批斗和诬陷。作为一员复出不久的高级干部,王近山也很快就成为了造反派的重点攻击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有一个叫做"八一三"的造反派组织,它号召学生们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开展猛烈批判。他们认为,王近山曾经因为一些不正当的私事而遭到处分,足以证明他就是"资产阶级反革命分子"。于是乎,这个组织就纠集了一大帮人马,对王近山进行了疯狂的围攻和批斗。

在这场批斗会上,造反派们对王近山无理谩骂,诬蔑他"生活腐化"、"思想完全资产阶级化"。更有甚者,竟然直接将王近山扒光了衣服,让他在寒风中裸身示众,遭受严寒的煎熬。

面对这种极端残暴的做法,王近山也是忍气吞声。不过,他心里其实是恨透了这些造反派的。他端正地坐在台上,双目炯炯有神,严词斥责道:"我们是革命战士,你们怎么能这样对待我们?我们当年多次浴血奋战,才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生活。"

这番话一出,现场群情顿时激愤。一个个造反派面红耳赤,狂吼着"臭老九,臭老九",把各种难听的话语狠狠砸向王近山。场面一度失控,只见一帮人撕心裂肺地咆哮着:"臭老九,你别在这儿狡辩了,我们要把你永远打倒在地上!"

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羞辱,王近山保持了出奇的镇定。他大声呼喊:"你们难道忘了,当年我们是如何浴血奋战才赢得了胜利吗?现在你们要将我们这些老革命打倒,那难道不是在否定我们的革命事业吗?"

这番话当头一棒,顿时让一众造反派无言以对。他们开始窃窃私语,彼此交头接耳、相互争执,似乎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的确确有些过分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王近山再接再厉,用自己铿锵有力的嗓音喊道:"同志们,大家都是一家人,为什么要自相残杀呢?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共同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新时代光荣谢幕, 遗憾难尽

时光飞逝,历史的车轮也在悄然间滚滚前行。很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一个全新的时代就此到来。作为一名见证历史巨变的开国老将,王近山也渐渐步入了人生的终曲。

1983年的一天,当四十余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徐徐展现在眼前时,王近山不禁热泪盈眶。他看到当年他和战友们浴血奋战的景象;他看到新中国成立时,他们那种振奋人心的骄傲神情。在这一刻,一种无比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充斥着他的全身,令他备受鼓舞。

是啊,他们那一代人可真是了不起。在外族入侵和内忧外患的重重困难面前,他们并没有被吓倒;相反,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力和英勇的战斗精神,打败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敌人,最终赢得了新中国的诞生。而且,在那些艰难岁月里,他们始终保持着对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用实际行动捍卫着祖国的尊严。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王近山的心里也开始盘踞着一种无法释怀的遗憾。他深深懊悔,自己竟然在建国之初就犯了一个这么低级的错误,从而影响到了一个时期内的仕途发展。要知道,如果不是那次离婚的风波,又怎会被免去军衔,贬谪至农场?要是一直待在部队岗位上,又当能有今天这种落魄的日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近山痛定思痛,不禁陷入了自我反省。他回想起来,当年参军入伍前,他其实出身于一个相当富裕的家庭。而那时的习俗里,男子可以纳妾,其实对外遇这回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王近山偏偏做了一个从前想都没有想过的傻事,不但违背了当时的社会规矩,更是背弃了妻子对他的一片深情。所以,现在想来,即便当局者迷一时糊涂,他还是应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的。

也许正是那段磨砺的经历,让王近山这才意识到自己当年的错误有多么的严重。当思绪回到"文革"期间所遭受的羞辱时,王近山也并不觉得太意外了。毕竟那是他应得的惩罚,是对他过去行为的一种制裁。所以,尽管那段日子确实过得很是煎熬,但他从未产生过愤世嫉俗的想法,更没有对当年批斗他的那些人心怀怨恨。王近山明白,要想赎罪,就必须坦然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谴责和批评。

在认清了自己的过失后,王近山开始过上了相对平静的生活。他再也没有重新回到部队,而是安心呆在家里,偶尔和老战友们谈谈往事。他每天都会定时锻炼身体,保持着一个上年纪人应有的健康状态。这一路走来,尽管遭遇坎坷,但王近山觉得自己还是非常幸运的。毕竟他没有在那些惨烈的战斗中牺牲,而是能够顺利地活到今天,亲眼目睹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王近山对新中国是怀着无比崇敬和热爱之情的。因为正是这片土地,孕育了他们一代人;正是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翻身做主,他们才会拼尽全力。这一切,都融汇在王近山对祖国的热爱之中。在离世前,他常常是含泪的,泪水既是因为对英年早逝的战友的怀念,也是对祖国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