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

产业的繁荣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也是搬迁群众能否稳定生活并实现富裕的关键。在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的民乐镇,因糯扎渡水电站项目而搬迁至此的群众,正依托地方特色积极发展多元化的产业,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谱写出一曲曲产业发展的“进行曲”。

民乐镇兴民村村民李宏,是一位手艺精湛的手工艺人。在迁居至此的十余年里,他不仅在甘蔗和茶产业发展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更将自己的热爱投入到手工艺品的创作中。他精心制作的茶几板和木雕艺术品,因其独特性和高品质而广受市场欢迎。

“机械制作的产品虽然规整,但缺乏个性。我的每一件手工艺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承载着我的心血和创意。”李宏的笑容中透露出对手艺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凭借这些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他每年能获得约6万元的收入,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兴民村的另一位村民何有宜,在搬迁后发现了肉牛养殖的新机遇。他抓住市场需求,逐步扩大了养殖规模,现在存栏肉牛50头,年销售30头,年收入稳定在15万元左右。他的成功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还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村民周明荣则利用自家的闲置房屋,开设了富有傣族特色的饭店。饭店自开业以来,月收入均超过1万元。他们的特色菜肴和服务吸引了众多食客,不仅满足了当地人的口味,也为家庭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在兴民村,像王玉有通过茶叶种植与加工、周世明通过组织劳务等方式,越来越多的搬迁群众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致富路。

自2013年搬迁至民乐镇以来,兴民村的群众通过发展多元化的特色产业,不仅实现了从安居到乐业的转变,更为整个移民群体树立了榜样。如今,一幅产业兴旺、移民幸福、库区美丽的和谐画卷正在兴民村缓缓展开。(杨丽娜、李楠)

来源:景谷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