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浩得与老伴在老宅搬花盆。 徐娜摄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朱强 徐娜

夏收刚刚结束,灵台县上良镇三村张村庙湾社的张浩得又在自家院子里忙活了起来。平日里积攒起来的盆盆罐罐、花花草草,虽然搬起来麻烦,但他一样也舍不得丢下,都想搬进新家去。望着居住了30年的老宅,他既有些不舍,又有些期待。

今年72岁的张浩得是镇上远近闻名的木匠。从十来岁当学徒到成为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他用了大半辈子时光。无论是大件家具,还是小件板凳、桌椅,只要是经他手做出来的,件件都精美耐用。眼前这座四合院,小至一钉一铆,大到椽木檩条,都是他精心挑选、亲自参与建成的。房子如今倒是结实,但遇上大雨水路不通,加之房子邻沟而建,存在安全隐患。

熟知张浩得的村民都知道,他的倔脾气和他的木工手艺同样出名。今年,村里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张浩得的住宅被归为“三临”住宅。两个儿子给他分析利弊,动员他搬迁到村上统一规划的移民点上去,可任凭儿子们说破了嘴皮子,他就是不愿搬迁。

张浩得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安了家,平时老宅里就他和老伴两人生活。留恋老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新宅的修建费用也是他的顾虑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木匠活他干不动了,多年的一点积蓄他还准备养老,所以迟迟不肯搬迁。镇村干部得知后,详细地为他讲解了相关政策,并给他展示了新房的户型。补贴十万元,还有五万元的专利贷款。优厚的政策扶持,不但解决了张浩的资金问题,而且经济适用的房屋户型也让他特别满意。

六月的天气骄阳似火,刺眼的阳光照射在身上都火辣辣的。在三村张村的地灾搬迁点上,工人们冒着高温在进行作业,一排排新建的安置房主体已经建成,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进行附属工程的扫尾工作。三村张村党支部书记曹勇介绍道,为防止群众因搬迁致贫,在户型设计上以经济适用为主设计理念,按照A、B、C三个户型设计,最大的A户型总造价25万元,C户型15万元。减去政策补贴的10万元和5万元的贴息贷款,群众承担的建设费用也相对较少。

“今年我们实施地灾搬迁的庙湾社是人口最少的一个社,大多数群众住宅建得比较早,沿沟边居住,土坯房较多,针对这一情况,镇上超前谋划,争取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今年计划搬迁群众26户,目前房屋主体已建成,计划7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确保当年建成,当年入住。”曹勇说。

2022年,甘肃省制定了相关实施方案,推进地质灾害威胁区群众搬迁。灵台县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作为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来抓。在快速推进安置点建设的同时,还根据移民点实际情况,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多举措保障搬迁群众后续发展。今年,灵台县计划实施搬迁870户,其中,计划扩建新建集中安置点18个,安置群众543户,计划7月底前全面竣工并交房,9月底前全部入住到位。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