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王明“左”倾路线上台后,彭德怀就接连遇到大仗,在率领红三军团强攻江西赣州时,由于敌强我弱的现状彭德怀接连打了30多天都没能成功拿下城池,这让彭老总心里极为郁闷。

然而,就在撤回江西宁都的过程中,部队中更是发生了一件令彭德怀痛心疾首的大事:郭炳生叛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元帅身边长大的孩子

艰难的革命岁月中,有一些革命者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选择了叛变,这给革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而郭炳生的叛变,可以说是让彭德怀最为伤心的,这个孩子,是在彭德怀的身边长大的。

早些时候的1921年,湖南新军接连败退到长沙一带,彭德怀的6团开往华容等地驻防时,听闻当地地主欧盛钦等人兴风作浪、无恶不作,他心中顿时怒火中烧,为了能给当地的老百姓一个交代,彭德怀找来几个人将地主给秘密处死了。

那会彭德怀身处的阵营还是湘军,所以杀地主这种事是不被允许的。

于是,有人把这件事报告给湖南督军赵恒惕,赵恒惕听闻后极为生气,下令抓捕彭德怀。

彭德怀知道若是到了赵恒惕的手上可能真得“一命换一命”了,好在负责押解的士兵深知彭德怀的为人,在半路上偷偷将他给放了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会,彭德怀不知道未来能去哪里,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湘军的通缉仍然生效,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不安全的,就在此时,他遇到了郭得云。

郭得云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闹革命的时间还要早于彭德怀,他在湘军当班长的时候,彭德怀还只是士兵。

当年郭得云跟着孙中山闹革命就是为了改变底层人民被欺压的现状,可革命虽然成功了,但底层人民的状况并没有被改变,这让郭得云极为愤恨,他后来在湘军中成立了“救贫会”,专门发展实业救贫,那会他和彭德怀有着相同的志向,两人的关系已经超越了上下级。

后来由于不满军阀现状,郭得云深知凭自己的努力是无法改变的,于是干脆辞职回家当皮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为了躲避湘军的搜捕,彭德怀想到了郭得云,那会郭得云正巧在湘潭城南的家中,在避风头这段时间,彭德怀也第一次碰到了他的儿子郭炳生。

此时郭炳生正在家中跟着老爹学皮匠这门手艺活,这个孩子十分机灵,很受彭德怀喜欢。

没想到彭德怀来后的第二年郭得云就一病不起,这位老革命者在去世前专门对彭德怀说:“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成,接下来的就交给你们了,我想交代你一件事,把我的儿子带上一起吧。”

为了报答老班长的救命之恩,彭德怀也答应了要把郭炳生带在身边,并自己掏钱供他读书。

事实上,后来郭炳生的人生之路并非“走后门”,他的机灵劲也与彭德怀想象中无异。

后来的4年,郭炳生一直都在读书,这也是彭德怀特意为他选择的人生路,一直到1926年他才真正在彭德怀的身边当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能把这个孩子抚养成器,彭德怀将很多军事本领都教给了他,那会很多普通红军士兵都是农村出来的孩子,他们对于外界事物的了解并没有那么快,也很少有会读书写字的,因此郭炳生很快就脱颖而出。

由于是看着长大的孩子,彭德怀也格外信任郭炳生,屡屡委以重任,这从平江起义就能看出。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共党员在国民党军独立第5师第1团秘密成立了基层组织,彭德怀在1928年4月加入中共,就在短短2个月后,国民党湖南省当局在平江地区开展了“清乡”。

局势非常紧迫,滕代远抵达平江后,传达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准备必要时起义的指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键时刻,国民党湖南当局已经发现有军职的黄公略已是中共党员,便要“铲除”他,此消息也被滕代远、彭德怀获悉。

于是,在简短的会议后,彭德怀等号召闹饷发动广大底层士兵和群众起义,这个时候是最为关键的,一旦走漏了风声就是万劫不复。

彭德怀还特意让郭炳生秘密前往岳州,通知随营学校前往平江参与起义,看得出来彭德怀的信任。

郭炳生也没辜负彭德怀的信任,出色完成了任务。

1928年7月22日,平江县城内举行了起义,起义部队占领了国民党第5师师部、警察局、监狱等地,还解除了独立师5师直属队、反动民团的等武装,俘虏了1000多人。

彭德怀题诗一首:北伐时期士兵会,秘密活动二三年;平江起义扬眉目,工农革命旗帜鲜。

而且,“成功和失败都是胜利”的观点在当年也极为新颖、准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边,黄公略和贺国中在郭炳生的通知下也带着随营学校学员赶到了平江城,黄公略只身进城和第1团联系。

可以说,在多方的密切配合下,平江起义十分顺利,大家召开了庆祝大会,还成立起平江县苏维埃政府,他们被改编为红军第5军,下辖13个师。

彭德怀此时担任军长兼师长,考虑到周围的国民党势力非常强大,红5军决定在歼灭国民党一两个团后朝着江西、鄂南方向发展,并在湘鄂赣三省地界建立革命根据地。

7月底,国民党调集8个团的兵力朝着平江方向进攻,妄图将刚改编的红5军消灭。

激战过后,红5军撤出了平江城转战到湘鄂赣边区,部队也遭遇了较大的减员,彭德怀与滕代远率领部队也朝着井冈山挺进,12月抵达了宁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段过程是十分艰苦的,郭炳生也始终跟随彭德怀鞍前马后立下赫赫功勋,其中“一打长沙”更是他军事生涯中的辉煌一战。

那是在1930年6月,中原大战后湖南军阀何健投入到蒋介石一方,抽调主力部队参与混战,何健根本没把红军放在眼里,派出3个旅的兵力企图“围剿”红军。

彭德怀在分析后认为国军如此排列漏洞百出,于是采取了红8军正面伏击,红5军在左翼穿插的排兵方式。

当时郭炳生带着红3师作为尖刀部队迂回穿插,当红8军和敌人在正面展开激战后,郭炳生带着红3师突然出现在敌人的后方,前后夹击使得敌人的防线迅速崩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战几乎消灭了敌人先头的2个团,可以说“一打长沙”是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攻下省会的唯一战例,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而经过此战,郭炳生也成为了红三军团的著名战将。

谁能想到,这样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将领竟然在后来选择了叛变。

彭老总痛心的往事

其实,郭炳生的变化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形成的。

由于太过年轻,再加上接连打了好几场胜仗,郭炳生在部队里就渐渐有些居功自傲了。

有人回忆道:“他那会很爱吹牛,也爱出风头,一旦缴获了财物后,就会偷偷捞点外快去外面吃吃喝喝,还要拉拢少数干部、战士替他吹捧,他是有些本事,但脾气也很大,动不动就训斥下级的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政治工作,郭炳生更是极为不耐烦,他还直接说那些政工方面的干部是“耍嘴皮子”、“走江湖”。

可战功摆在那里,很多干部都拿郭炳生没有办法,红军一些下级指挥官也学着郭炳生的样子,这给红军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那会彭德怀也很忙,他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照看郭炳生,当听到一些消息后,他把彭雪枫找来去第6师担任政委。

彭雪枫到来后很快深入基层和指战员谈心,从改善官兵关系入手,旨在消除部队里的“军阀作风”,起初也有些战士不理解彭雪枫的用意,说他是“讲道理”的,因为大家都觉得打仗能打赢就行,政治不重要。

时间久了,大家渐渐明白了彭雪枫是个真正的好干部,他的威望越来越高,另一边郭炳生的那套做法就被大家抵制了,时间一长,郭炳生心里渐渐不爽。

在1930年8月23日,红三军团和红一军团在浏阳市永和镇会师,双方共同组成了红一方面军,红三军第3师与红八军第6师对调,郭炳生担任6师师长,政委为彭雪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人原本都是彭德怀信任的人,可谁能想到,郭炳生在后来能捅出个这么大的篓子。

这年10月中原大战宣告结束,蒋介石终于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对付红军了,他直接集结起10万人对中央苏区展开了第一次“围剿”,面对重兵,毛主席审时度势采取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红军主力部队朝着赣江东渡,寻找机会破敌。

本该万众一心的时刻,郭炳生却提出了不同声音:“等部队去了江东,非垮了不可。”

面对乱糟糟的会场,彭德怀的脾气一下就起来了,他猛地拍了一下桌子喊道:“我支持毛委员长的主张,一三军团不再分开了,打仗是为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不在于守哪个地方。”

跟着彭德怀这么多年,郭炳生早就知道他的脾气,于是赶忙表示同意。

果然,第一次“围剿”被红军给粉碎,此后的两年,红军又接连粉碎了第二、三次“围剿”。

在危局之下,内部却又出现了一些问题,王明的“左”使得红三军团付出了很惨烈的代价,不少师长以上的干部都在战争中牺牲了,那些战斗使得郭炳生产生了埋怨的心理,他的心态愈发悲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先洞察到郭炳生心理变动的是彭雪枫,他只要有时间就给郭炳生做工作,也开始对他心存警惕。

可在1932年,郭炳生还是叛变了。

乐宜战役之后,郭炳生带着红二师到山区休整,8月国民党分兵寻找红军主力,分散的红二师被敌人分割包围,只好各自突围。

明明该承担起统领任务的郭炳生却在此时决定叛逃,他带着少量亲信脱离了师部向白区潜逃,路上,他发现了5团,一个罪恶的计划在脑海里浮现。

他骗这些战士朝着白区方向进发,让他们跟着自己一起投敌。

消息很快传到了彭雪枫耳朵里,他赶忙带上几名警卫去追5团,郭炳生眼见追兵来了,就撇开了部队,带着亲信部队朝着乐安方向逃跑,向国民党吴奇伟投了“请降书”。

吴奇伟十分高兴,当即给了郭炳生1万大洋。

消息传到了蒋介石耳朵里,蒋介石更是兴奋,要求何应钦去南昌给郭炳生授衔,还把《郭炳生告红军官兵同志书》利用飞机投到苏区,在军中造成了恶劣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郭炳生的叛变,最难受的就是彭德怀。

他在10年前答应了自己的老班长要把这个孩子好好照顾,没想到这个孩子却最终走向了叛逃的道路。

和很多叛逃者类似,郭炳生的得意时光并没有持续太久,他花了不少钱在南昌潇洒,可发现自己并不会真正被重用,为了能讨得蒋介石的欢心,他又带着手下投入到“围剿”的战斗中。

出于表忠心的考虑,他也常常在第一线对红军喊话,红军更是气得咬牙切齿。

1933年,这个叛徒就迎来了自己的末路。

红军相继在黄陂等地两次伏击了敌人,并成功歼灭3个师的兵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在追击残敌的过程中,红军地方武装就遇到了老熟人郭炳生。

彭德怀亲自下令“成排步枪射击”,郭炳生也在溃逃的过程中被当场击毙。

这件事告一段落了,可彭老总心中的伤疤却没那么快愈合,后来侄子投奔自己后,彭德怀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如果敢于二心,我亲手毙了你。”

参考资料

  1. “叛变投敌,子不如父”——红军叛将郭炳生 王稹 炎黄春秋
  2. 郭炳生叛变给彭德怀留下的隐痛 高云 王稹 党史博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