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王佩

养老服务事关百姓福祉,关系千家万户,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今年以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省市县三级联动监督,着力推动解决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人大力量推动河南省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6月18日,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驻豫央媒和省级主流媒体赴济源进行集中采访,探寻这里推动养老助餐服务的做法。

解决农村老人助餐需求,就近吃上暖心餐

烈日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热浪,不到12点,济源市思礼村养老服务中心的餐厅已经坐满银发苍苍的老人,开着空调,边唠家常边等待着可口的饭菜上桌。

“饭菜每天都不重样,天天都有肉,家里就我一个人,在这吃比较方便。”82岁的苗奶奶笑着接过装着满满当当的餐碗,拿起筷子吃得津津有味。

在养老助餐运营模式上,思礼村采取“村级主导、企业参与、群众受益、更可持续”的运营模式,在当地龙头企业万洋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将村集体经济产业武洋包装厂的年利润部分反哺给养老服务中心,并推出“一元午餐”特色爱心服务,目前共有130名75岁以上老年人就餐,让老年人真正能过上“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南省济源市思礼镇思礼村养老服务中心食堂。付欣瑾摄

“思礼村幸福大院2023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我们每天都有菜谱,杂面条、米饭、烩菜、卤面……为老年人提供便宜且实惠的饭菜,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做饭难、无人陪’的实际问题,为年轻人安心工作、投身事业解除了后顾之忧,让老年人吃得放心、玩得开心、过得舒心。”市人大代表、思礼村党支部书记卢川表示。

供销社开启老年助餐服务

“我们常来,饭菜适合老年人,既合胃口,价钱也不贵。”每天临近饭点,在附近居住的朱大爷老两口就拎着饭盒来到供销社超市,从大食堂老年助餐点打包两份晚餐回家,“有汤、有肉包素包、还有小菜,两人份还不到10块钱,既便宜,又便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南省济源市供销合作社大食堂。付欣瑾摄

傍晚时分,位于玉川街上的供销社超市内,济源开设的首个老年助餐点里不少老人正在挑选餐食。记者看到,超市内再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供销社的怀旧场景,整体装修风格既“怀旧”又“新潮”。而在助餐点餐柜一旁的墙壁上,悬挂着醒目的菜单,上面标注着每样饭菜的价格,来这里就餐的市民,午餐可选9.9元/份的四菜一汤或炒面,晚餐可选套餐,一份4.9元。固定的套餐组合外,还能选择玉米糁汤、浆面条、肉撅片、煮馍等各类餐食,除了最贵的肉撅片卖3元/碗,其余基本都是一两块钱。

“有一天下午,几位老人在供销小剧场娱乐时,天突然下起了大雨,他们在超市买了桶装方便面,向工作人员要了开水,准备垫垫肚子。看到这个情景,我们就想到,能否依托超市开一个大食堂,让有需要的老人在此用餐。”谈起开设供销大食堂老年助餐模式的初衷,超市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供销超市地理位置优越,周边住户比较密集,供销小剧场提供的休闲娱乐场所很受老人欢迎,不少老年人夏天来纳凉,冬天来听戏,“老人们对助餐服务有广泛的需求。”

“目前,供销社超市半径辐射周边3-5公里,覆盖沁园办事处辖区10余个小区,4个居委会,目前每天能保障600人用餐,服务群众累计30万人次。”上述负责人说。

解锁供销社“超市+食堂”新模式

篮球城地下的供销超市服务范围辐射周边10余个居民小区、七八千名老年人,附近居民对老年助餐服务有着广泛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南省济源市供销合作社大食堂。付欣瑾摄

去年10月,供销社超市采取“超市+食堂”的模式,以“店中店”形式,率先在济源开设了第一家面向中老年群体的老年助餐点,切实帮助有需求的老年人解决就餐难问题。

“我们充分利用供销社流通优势直采直供,将食材直接从田间地头送到了后厨,减少中间环节,既保证了食材新鲜,又降低采购成本。”济源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王向阳表示,“老年人对食品安全有更高要求,我们采购还可追踪溯源,严格保障了食品安全。”

“供销社的模式很好!要利用供销社的基层网点向基层布局和延伸,同时利用好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前不久,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李亚在该调研点检查时对这种创新模式给予肯定,并对下一步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省人大执法检查组的到来,对我们既是一种督促,又让我们明确了工作方向,今年我们要在城区和乡镇布局6~10个‘超市+大食堂’的店,加强供销超市老年助餐点的推广复制,让‘供销社触角伸到哪里,养老助餐服务到哪里’。”王向阳表示。

济源市委常委、副市长俞益民表示:“一直以来济源示范区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连续四年将养老服务列入民生实事,持续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规划引领、制度保障、典型示范一体推进,加快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颐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下一步,我们要以省人大常委会联动监督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能力水平,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强化养老服务资源制度保障,切实增进老年人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