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叫李新昌,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的山清水秀,却也藏着贫穷和落后。

我们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每天的饭菜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但我总是充满希望,因为我知道,知识能改变命运。

“新昌,别整天埋头书本,帮家里干点活!”父亲的声音总是那么严厉,但我知道,那是生活所迫。

我每天除了上学,还得帮家里干农活。学习生活两头忙,但我对知识有着无比的渴望。

村里人看不起我们这些穷人家的孩子读书,有人甚至嘲笑我,“读书有啥用?还不是要回来种地!”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要走出这个小山村的决心。

暑假,我去了城里的亲戚家。那里的漂亮的新房子,车水马龙,和我们村的泥泞小路、破旧房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看到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这让我更加渴望改变现状。

“新昌,你看,这就是城市。”亲戚家的叔叔指着窗外对我说,眼神里满是自豪。

我点点头,心里暗下决心,我一定要走出农村,改变自己的命运。

记得有一次,我在田里帮父亲插秧,汗水顺着额头流进眼睛,辣得我睁不开眼。父亲停下手中的活,看着我说:“新昌,你觉得累吗?”

我摇摇头,笑着说:“不累,爸,只要想到将来能有所作为,这点苦算什么。”

父亲叹了口气,拍了拍我的肩膀:“孩子,你有这样的志气,我很高兴。但是,外面的世界很复杂,你要有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点点头,心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我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走出这片土地,看到更广阔的天空。

晚上,我坐在昏暗的灯光下,翻开书本,一页一页地读着。虽然眼睛疲惫,但我的心却充满了力量。我知道,每一页书,每一个字,都是我走向未来的阶梯。

“新昌,别读太晚了,早点休息。”母亲的声音从隔壁房间传来,温柔而关切。

我应了一声,但手中的笔却没有停下。我知道,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我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高考那年,我落榜了。看着成绩单上那几个让人失望的数字,我的心沉到了谷底。家人对我的失望,我自己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新昌,你这是怎么考的?”父亲的声音里满是失望。

我无言以对,只能默默地低下头。我知道,除了家庭贫困,我自己的粗心大意也是高考失利的重要原因。

不久后,母亲突然患重病住院,家中所有的收入都用来支付医药费,哪里还有钱供我复读?我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新昌,你也知道我们家的情况,你婆婆重病,我们实在是无能为力。”大姑的话像一记重锤,击碎了我最后一丝希望。

我走出医院,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天空阴沉,乌云密布,就像我此刻的心情。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无助,仿佛整个世界都抛弃了我。

“新昌,你看看你,做事总是这么马虎。”父亲的话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

我回想起自己过去的点点滴滴,做事马虎、粗心大意,这些确实是我高考失利的致命缺陷。面对种种阻碍,我心灰意冷,彷徨无助,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应该放弃读书。

但就在这时,我想起了父亲那佝偻的背影,想起了母亲那期待的眼神,想起了自己曾经的梦想和誓言。我知道,我不能就这样放弃。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开始认真总结高考失利的原因。我意识到,要想成功,就必须改变。我不能再马虎,不能再粗心,我要更加努力,更加专注。

我开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学习,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夜晚的油灯下。我不再抱怨,不再自怜,我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命运。

“新昌,你这样学习,身体吃得消吗?”母亲担心地看着我。

我笑着安慰她:“妈,没事的,为了我们的未来,这点苦算什么。”

我知道,这是一场艰难的战斗,但我也知道,只要我不放弃,总有一天,我会走出这片土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我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也感受到了改变命运的迫切。我和父亲一起下地,手握锄头,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水浸透了衣衫。每一滴汗水,都像是在告诉我,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新昌,你累不累?”父亲停下手中的锄头,抹去额头的汗水,关切地问我。

我摇摇头,尽管手臂已经酸痛,但我心中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我:“不累,爸爸,这点苦我还能承受。”

父亲叹了口气,他的眼神里满是心疼:“你这孩子,总是这么倔强。学习上也是,一定要争口气。”

我知道父亲说的是实话。在学习上,我确实有些粗心大意,这也许是我高考失利的原因之一。

但现在,我不能再让粗心成为我的绊脚石。我要用行动证明,我可以做得更好。

每天,我都会在田间劳作后,抓紧时间复习。夜晚,当村里的灯火渐渐熄灭,我还在微弱的灯光下,一笔一划地写着笔记,一遍又一遍地背诵着知识点。我知道,这是我唯一的出路。

“新昌,你这样熬夜,身体会垮的。”母亲总是在我耳边唠叨,她的眼里满是担忧。

我笑着安慰她:“妈,我年轻,身体好着呢。再说,这点辛苦比起将来的好日子,算得了什么?”

我的决心和努力,也感染了身边的人。村里的人开始对我刮目相看,他们不再嘲笑我的梦想,而是开始鼓励我,支持我。

“新昌,加油!我们相信你能行的。”村里的张大叔对我说,他的眼里闪烁着真诚的光芒。

我也开始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农民的艰辛。每当我看到父亲那因多年劳作而弯曲的腰,我的心就像被针扎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暗暗发誓,我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一切。

“爸,等我将来有出息了,一定不让你再这么辛苦。”我坚定地对父亲说。

父亲笑了,那是我很久没有见过的笑容:“好,好,爸爸等着那一天。”

就这样,我在田间的劳作和夜晚的学习中,一天天地坚持着。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为了我自己,更是为了家人,为了那些期待我的人。

复读的机会对我来说,就像是沙漠中的绿洲,是我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然而,就在我满怀希望准备复读的时候,现实给了我沉重的一击。

“新昌,家里的情况你也知道,复读的费用...”父亲的话没有说完,但我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家里为了给母亲治病已经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哪里还有钱供我复读?

我的心情瞬间跌入了谷底,但我没有放弃。我决定去大姑家求助,希望他们能借给我复读的费用。我带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踏上了前往大姑家的路。

“大姑,我...我想复读。”我站在大姑家的门口,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大姑看着我,眼中满是无奈:“新昌,你也知道我们家的情况,你婆婆重病,我们实在是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