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植物园白沙河畔风景优美,一旁的“超然书房”内,读者或站或坐,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美景与文化,相映成趣。潍坊的文化特质从来都不是藏在博物馆里,而是呈现在寻常生活的一呼一吸中。

近年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潍坊,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推动文化与经济良性互动,走出一条东方人文经济学“潍坊实践”的创新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沙河。图片来源:坊子区人民政府网站

“更好潍坊”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城市文化辨识度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城市软实力的不断赋能。潍坊在文化领域的持续发力,为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更为澎湃的活力。

8000年文脉绵长——

厚重的潍坊文化底色

凡钟情于文化的人,无法不对潍坊有着很深的偏爱。到潍坊走一走,你就会被潍坊厚重的文化底色所惊艳。

潍坊历史悠久,8000年文脉绵长,历史上是东夷文化的核心区域、齐文化的腹地、两汉经学的重镇、南北朝佛教文化的东方中心、明清海岱间的文学重地,在中华文明构成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绵延的文脉留给了潍坊诸多鲜明的印记,这些印记至今仍熠熠生辉。文祖仓颉造字奠定中华文明之根基,上古名君虞舜开创仁孝德政之先河,贾思勰《齐民要术》尽显世界农学之华彩,密州知州苏轼“明月几时有”的千古名篇经世流芳,潍县县令郑板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赓续传承,绘就《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写就唯一传世状元卷的赵秉忠,以及晏婴、郑玄、孔融、欧阳修、范仲淹、刘墉、陈介祺等150多位名人均在潍坊留下斐然成就。

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同样让潍坊历久弥新。高密剪纸让万千世界跃然纸上,潍坊核雕于方寸之间精妙呈现天地万物;置身杨家埠年画作坊、泥塑之乡聂家庄,可体验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探访沂山祭典、渔盐文化节,可感受传统文化的实景再现;古琴、刺绣、丝绸、红木嵌银等鲜活存续、雅俗共赏,“山东手造·潍有尚品”焕发着璀璨夺目的时代光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家埠木版年画。图片来源:新华网

潍坊文化资源丰厚。据统计,潍坊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项,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22处,省级文保单位171处,不可移动文物4000余处,可移动文物51.9万余件/套。

潍坊市共有三级以上旅游资源近2000处,A级景区94家,其中5A级2家、4A级2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6家。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6家、省级39家,国家级版权示范单位、园区基地5个。传统工艺类企业和家庭作坊达到1800多个。

此外,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鲜明,拥有联合国人类代表作名录项目2项、国家级17项、省级99项、市级427项。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8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7个,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是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十笏园非遗空间荣登全国“最受欢迎公共文化空间”TOP50榜单。

8000年历史文化如同陈年佳酿,历久弥香,让潍坊这座城市充满着无限魅力与张力。

提升城市文化温度——

书香潍坊建设衔枚疾进

文化资源是城市的宝贵财富,也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何传承历史优秀文化并成为推动这座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潍坊决策者深知,一座美好的城市应该是有文化的城市,城市文化应该作为一种日常呈现,融入到城市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从精神深处获得向上的力量。

为更好彰显潍坊文化底色体现城市特色,潍坊加大了“书香潍坊”的建设力度。近年来,潍坊通过硬件发力、软件赋能,加快“书香潍坊”建设步伐,新型阅读空间越来越多,全民阅读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

上述白沙河畔的“超然书房”就是其中之一。与此同时,潍坊还大力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引导各县市区集中力量建设中心书屋,打造出了一批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辐射带动周边乡村阅读发展的示范书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超然书房。图片来源:潍坊文旅发布

各方持续努力下,潍坊创建了“书香潍坊”“悦读·潍坊”“京广读运会·名家校园行”等多个活动品牌,连续2年囊括全国“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系列活动全部四项第一,被评为山东省全民阅读示范市。

今年4月,山东省版权宣传周暨潍坊市全民阅读大会开幕式举行。潍坊继续在全社会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眼下,全民阅读正汇聚起磅礴之力,让这座具有千年文脉的城市书香满城,独具文化魅力。

持续举办大型活动——

叫响文化潍坊城市品牌

潍坊的文化发力,不止于“润物细无声”的书香社会建设,其更注重一座城市文化品牌的持续输出。

2022年,潍坊以第一名的成绩当选2024年“东亚文化之都”,这是我国第14个、全省第3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这也是继2021年获得“国际和平城市”“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之后,潍坊市收获的第三张世界级文化名片。

“东亚文化之都”为潍坊加强国际性文化交流合作增创了新优势、打开了新空间。

讲好新时代发展故事,潍坊在文化领域的努力远不止此。潍坊是知名的“世界风筝之都”,是国际风筝联合会的常设地,已连续成功举办了41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以传承风筝文化、推广风筝运动为引领,潍坊不断推进文旅融合,促进文化消费,激发城市活力,扩大对外开放。国际风筝会的举办,让世界了解了潍坊,也使潍坊更快地走向了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潍坊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风筝会期间,前来潍坊进行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经贸洽谈、观光旅游、对外交流、理论研讨、新闻报道、文化交流等活动的国内外宾客近60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潍坊国际风筝会。图片来源:新华网

潍坊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连续举办鲁台经贸洽谈会、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潍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中国画节、中日韩博览会等,利用国际盛会加强与国际城市间的文化交流,提升城市文化知名度。

不止如此,各种创新文化活动纷至沓来。仅在2023年,潍坊文旅就多次出圈,潍坊新青年音乐节、2023风筝音乐节、起浪音乐节、首届白浪绿洲荷花节暨露营音乐休闲文化节……这些活动,再次打响了潍坊的知名度。

文化因城市而兴,城市因文化而名。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潍坊不断向城市文化根脉探寻,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守正创新赓续文脉,讲好潍坊文化故事。

经济与文化互为促进——

东方人文经济学的潍坊实践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化与经济历来是相辅相成。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文化发展则赋予经济发展深厚的人文价值。

从世界城市发展史来看,往往文化越繁荣,经济就越具活力。

潍坊的发展实践再次印证了这一点。作为山东重要的腰部城市,潍坊经济总量稳居山东第四,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优势明显,闻名全国。

潍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强,不仅在于规模,更在于创新。

潍坊被称之为“盛产隐形冠军的隐形城市”,全市单项冠军企业新增数量、总数量全省“三连冠”,创新、引领则是冠军企业的主要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总装生产线。图片来源:潍柴动力

潍坊历来有创新、进取的城市特质,这与其厚重的文化底蕴与优秀的文化传承不无关系。自古以来,在潍坊这片广袤厚重的土地上,优秀传统文化交汇融通,造就了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大成风骨,孕育了敢为人先、勇毅坚韧的精神特质。

潍坊将进取、创新、迎难而上的文化基因刻到骨子深处,成为城市产业乃至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正是因为这种力量的存在,即使潍坊经济短期波动,潍坊也会化危为机,逆势而上。

从潍坊的发展,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一条逻辑:潍坊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不断将文化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从文化自信迈步产业自信再到发展自信。

在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视角中,经济与人文并非相互制约,而是共生共促的,人文不仅能为经济发展起到正向推动作用,还能为经济发展打开更加广阔的空间。

探寻潍坊的发展,其在推动经济与文化良性发展中,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道路。可以这样理解,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着新时代的潍坊。潍坊,则在实干创新中,不断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成为推动城市前行的重要力量,并勇立时代潮头,走出了一条东方人文经济学“潍坊实践”的创新路径。

这种路径,对潍坊的高质量发展乃至更好潍坊的建设,意义深远。

(潍坊:孙磊 韩国鹏 凤凰网山东:张顺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