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神是中国民间普遍崇拜的一种神,在每年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除了会在大门边上贴上对联之外,还会在大门、内门之上贴上门神的画像,门神的画像人物五花八门,人物形象有:神荼、郁垒、钟馗、秦琼、尉迟恭、魏征,而且不同地方的门神形象还不一样,比如河南的门神大多是赵云和马超,陕西的门神多是孙膑和庞涓,河北的门神则多是马超与马岱。

一、门神的起源

贴门神的作用是:祛邪辟恶、祈福纳吉,门神就相当于每家每户的守护神一样,立于大门之上,怒视进门之人,阻挡魍魉(wǎnɡ liǎnɡ)鬼魅进门,形成一种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

门神崇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观念和神灵信仰观念,在数千年前的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最初的人类是居住在山洞之中,连房子都没有,自然也就没有门的概念,当人类学会建造房屋遮风挡雨时,门就产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羽张飞门神形象

门是人类进出居所的必经之路,进门是温暖的家,出门是危机重重的大自然,人类希望把一切不好的东西,阻挡在大门之外,由此产生一种最原始的崇拜,希望有某种神秘的力量来帮自己阻挡大自然的野兽、鬼怪,这种原始崇拜逐渐转化为对门神的崇拜。

殷商时期,会在建筑物的基址下掩埋人骨,春秋时期,会把人的首级埋在门下,这些都是出于辟邪的目的,安阳殷墟出土的犀牛头骨,根据专家的分析,是安装在宫门之上用以避邪的,辽宁金县营城子汉墓出土的守门卒的壁画就相当于门神,汉代之前没有纸,只能以画当纸,但已经具备门神的作用了。

最早的门神,据说是用桃木雕刻而成的桃人,桃木自古以来就辟邪的作用,相传他们是远古时期黄帝派出来统领流荡人间群鬼的神将,也就是最早门神神荼与郁垒的化身,这当然是一种传说,不过民间自古就有桃木能辟邪的说法,就相当于门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门神

《礼记 月令》:春,其祀户;秋,其祀门。郑注曰:户神,阳气在户内之神,故曰祀之户,内阳也。秋,阴气出,祀之于门者,门在外,从内而外,故外阴也。则门神,阴气之神,是阴阳别气,在门户者,与人作神也。

礼记是成书于汉代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讲的是儒家的礼制,其中提到儒家春天祭户,秋天祭门,祭门也是门神崇拜的最初来源之一,东汉大儒郑玄注解:阳气在户内的神是户神,这是内阳,称祭户;阴气在户外的是门神,门在外,从内到外,所以称外阴。

这应该是门神二字最早的出处了,郑玄说的门神指的祭门,他认为门神是阴气之神,是守护入户门的神,这与后来的门神意义类似。

《汉书 景十三王传》:(广川惠王)其殿门有成庆画,短衣大绔长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神荼、郁垒的门神形象

历史有确切记载的门神应该来自汉朝的广川惠王刘越,他是汉景帝的儿子,刘越居住的房子殿门有成庆的画像,身穿短衣手持长剑,有人认为战国时期的刺客荆轲,也有人认为成庆不是荆轲,而是古代的勇士,不管成庆是谁,显然是西汉时期最早的门神,成为后世门神的一个样板。

东汉王充《论衡 订鬼篇》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

山海经中记载了两个神灵,说在沧海之中有座度朔山,山上长着大桃树,它的树枝东北方被称为鬼门,是众鬼出入的地方,桃树上有两个神灵,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掌管统领众鬼。如有凶恶害人之鬼,便用苇绳捆绑,送去喂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钟馗的门神形象

于是黄帝创制礼俗,按时令驱赶恶鬼。百姓们立一个高大的桃木偶,在门扇画上神荼、郁垒和老虎的画像,悬挂苇绳,用来抵御恶鬼凶煞,这也成为门神的一个来源,神荼、郁垒和老虎的画像成为最早的门神形象,这说明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有门神了。

二、门神的种类与人物形象

门神的风俗形成之后,衍生出来的种类很多,有捉鬼门神,比如神荼、郁垒、钟馗,神荼一般在左边门上,身穿五彩战甲,手执金色战戟,郁垒一般在右边门上,身穿黑色战袍,两手无兵器,钟馗则是大名鼎鼎的道教神仙,社会上一直流传着钟馗捉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