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话题,生命的意义是创造价值,是实现自我,还是一场体验之旅,这些都是可能的答案,而对于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而持久思索的哲学家中,法国现当代哲学家柏格森,一定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之一,柏格森是生命哲学的重要代表,他认为,生命的本质是创造和变化,生命是一个不断创造新形式、新经验和新价值的过程。

生命不仅仅是存在,而是在不断地超越自身,创造新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命的本质是变化、流动和创造,柏格森称之为生命之流,而引导生命不断创造的冲动,称之为生命冲动,生命正是在这种冲动的推动下不断进化,这就是他的创造进化论。柏格森是西方生命哲学的重要代表,接下来我们就用一个系列的内容来介绍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在具体展开柏格森的思想之前,我们照例来简要介绍一下他的生平。

1859年,伯格森出生于法国巴黎,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数学家,曾经和爱因斯坦关于时间有过一场很有名的辩论。柏格森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绵延,绵延是一种时间概念,没有空间性。关于和爱因斯坦的时间之争,柏格森还专门撰写了《绵延与同时性:关于爱因斯坦的理论》一书,在书中阐述了绵延概念和爱因斯坦相对论中时间概念的不同。不仅如此,柏格森在《创造进化论》中挑战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提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进化论思想,并且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能同时挑战两位科学大师,柏格森也不是一般人,他从小就是妥妥的学霸。

1876,17岁的柏格森在法国中学分科竞赛哲学科考试中,获得了法语作文第一名、数学第一名。18岁,柏格森完成中学学业;同年,又在法国竞赛中获得基础数学、宇宙志和力学考试第一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78年,19岁,柏格森以第三名的成绩被著名的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录取,之前我们介绍过,这是一所世界名校,被誉为当时“法兰西思想家的摇篮”,这里每年只招收100名学生,而从这里也培养出了很多科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其实有1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萨特、福柯都从这里毕业,当然他们是柏格森的晚辈。

从巴黎高师毕业后,柏格森从事哲学研究和教学工作,1889年40岁的柏格森在《论意识的即时性》中提出了时间的新概念,开启了他的哲学起点,后来逐渐名声大噪,柏格森的写作风格有点文学和哲学结合,文风优雅而清晰,观点新颖,兼具文学奖和哲学家才能,1907年出版了他的哲学代表作《创造进化论》,1911年发表《生命的意识》,1914年,柏格森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

1927年凭借《创造进化论》获得了那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也成了享誉全球的思想家,在欧美曾经一段时间刮起了“柏格森热”,他在法兰西学院授课经常被挤得水泄不通。一战期间柏格森也积极参与政治,1916年柏格森前往西班牙,促成了西班牙对法国的援助,1917年他代表法国出使美国,游说美国总统威尔逊参战。193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柏格森反对纳粹政权对犹太人的迫害,拒绝与侵法德军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1年1月4日,柏格森因病在巴黎逝世,享年82岁。伯格森去世后,他的生命哲学开始迅速消失,以萨特、加缪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哲学迅速崛起,成为当时的法国主流哲学,直到后来法国另外一位哲学大师德勒兹重提生命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才再次受到重视,并重新回到主流,法国还出现了一波新的柏格森哲学的复兴运动。

柏格森和中国也很有渊源,我国思想家梁启超曾经拜访过柏格森,梁启超非常认同柏格森对科学的批判,当时正是一战之后,欧洲文化界普遍认为,过分重视科学,追求物质,导致西方文明走向衰落,柏格森对科学的批判,也触发了梁启超对“科学万能”的反思与质疑。20世纪20世纪,在我国现代思想史上爆发的“科玄论战”,柏格森也是梁启超这一派的玄学的重要思想支撑。

另外,包括梁漱溟等人在内的现代中国哲学家,都觉得和柏格森的哲学非常亲近,他们都将柏格森的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关联起来,在近代新儒家大师熊十力、牟宗三等人的著作中,关于体认生命和直觉本能等思想,都可以看到柏格森的影子。柏格森把生命的本质视为变化、冲动、创造,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我们传统哲学思想不谋而合,柏格森对生命的理解和《周易》中对生命的理解是相似的,所谓“生生之谓易”,易就是永恒的变化和生命的涌动,而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核心关键词是:绵延,绵延不绝,也就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冲动。

好了,关于柏格森的哲学思想,我们下一期内容接着讲,更多精彩内容,请点赞收藏和关注我,我们下一期内容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