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山阳县,美丽乡村的幸福“密码”展现在乡村的各个角落:西照川镇的瓜蒌产业、中村镇的小小“滑子菇”激活致富新活力,成为助农增收的“好帮手”;法官庙村、陆家湾村践行农旅融合发展,让美丽风景变成“美丽经济”;漫川关镇实施农村厕所改造工程,王阎镇坚持拆、治、建、管并举,不断扮靓和美乡村颜值,持续增强群众幸福感;十里铺街道高一社区探索推行“居民说事”制度、色河铺镇围绕“和美”抓乡村治理,让文明新风吹遍乡野,“面子”“里子”实现双提升……一项项惠民利民的民生实事,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生活变化,都是山阳县借鉴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中蕴含的智慧力量并内化为结合本地实际的“真招实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山阳县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以产业支撑为重点,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推动乡村建设从“一处美”向“处处美”转变、实现村容村貌从“外在美”向“内涵美”升华。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千万工程”的先手棋。山阳县以秦岭山水乡村建设为指引,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打好农村公路铺设、物流网络构建、饮用水达标提标、防灾减灾等;聚焦公共服务提升,抓好教育体系建设、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等,不断引领乡村更新,为群众创造安心便利的生活条件。统筹村域全部国土空间,整合现有规划,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传承,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设和美乡村,要以产业振兴作为支撑。山阳县紧盯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资源禀赋,狠抓粮药菌果畜茶“6+X”特色产业和高标准产业园区建设。探索发展以庭院经济为主的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小商贸、小田园“五小经济”,全县发展“五小经济”示范镇6个、示范村10个、示范户6198户,带动1.64万户参与发展庭院经济,户均增收4200元。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培育旅游、食用菌、茶叶、挂面、烟叶等产业特色村56个,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1个、示范村3个。探索实践“产业联农、主体联户、园区联村、资产联股”等连带路径和机制,培育发展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等主体,推行资产入股、联建联营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方式,实现了产业链各环节主体多方共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文化兴则乡村兴。山阳县牢牢把握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根本任务,立足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实际,通过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故事,聚焦新时代、新风尚、新生活,传播党的新思想,解读发展新理念,共议惠民新政策,畅谈生活新变化,通过宣讲进农村、社区、机关、企业、校园、网络,推动“丰阳新声”线上线下开花。

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山阳县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和移风易俗工作,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整治、精神文明提升等专项行动,教育引导搬迁群众自觉抵制和破除陈规陋习,大力弘扬文明新风。同时,坚持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对准群众需求,细化服务举措,不断优化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民群众住有所居、乐其所业,就有实实在在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提升紧急救治质效,保障山区群众生命安全,山阳县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立足地域特点、交通条件、人口分布等实际,创新急救服务模式,打通山区群众急救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全市率先打造30分钟急救圈,建设西照川、中村、高坝店等6个医共体分院急救站,在全县其余12个医共体分院建设急救点。

村容村貌“靓起来”、文明新风“树起来”、富民产业“兴起来”、基层治理“强起来”、乡村发展“活起来”……山阳县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抓住城市与乡村之间在资源、服务、产品等方面的相互需求,走出一条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特色路径,绘就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米子扬 南玺)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