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轰轰烈烈地开始了,而每到过年,大家也免不了要进行老祖先留下来的传统习俗——走亲戚。

年龄小的时候,最喜欢串亲戚,不但可以吃到一些新奇的东西,还能得到压岁钱。这对于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直到长大成年后才意识到,走亲戚原来是一件极其不讨喜的事情。

越成长越不喜欢走亲戚,因为你听到的那些话,遇到的那些事未必就是你喜欢的。

而到了自己成家以后,一些人非但不愿去亲戚家里拜年,甚至也很不喜欢亲戚来到自己家拜年。每到过年时候,拜年也变得极不自然起来。

可是很多人却怀念小时候和亲戚在一起时的和睦场面,为什么日子越过越好,和亲戚之间的来往却越来越生分了呢?有这样想法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邻居花姐说,每到过年,最头痛的就是相互串亲戚。

本以为过年时好不容易能休息几天,可是每到年后就会发现,过年往往比上班时还要累得多。

花姐的公婆和他们一起住,所以每到过年家里边亲戚络绎不绝。今年从除夕到现在,除了睡觉的五六个小时外,花姐几乎都泡在厨房里做饭、炒菜,洗盘子洗碗。

亲戚来了,坐上一会儿,喝上两杯,肯定是要准备菜的。公婆一向喜欢热闹,公公又爱喝酒,见谁来必定要拉着坐到饭桌上去。

家里就跟办流水席一样,人来人往,而她的菜也要应时应响端上来。大家嗑着瓜子聊着天喝着酒,却没有谁注意到她的劳累,仿佛她就是铁打的机器,不知疲惫一般。

花姐真的很反感这种拜年的习俗,最大的愿望是过年时躺平摆烂几天,刷刷手机,睡睡觉。可是却很奢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朋友小李说,过年时最讨厌的就是去亲戚家拜年,每去一次,感觉要破产。

不但要带丰厚的礼物,对方家里若有小朋友,还要发压岁钱。老公是个好面子的人,不管亲戚亲疏远近,压岁钱一律都是包500元。

小李很不高兴,但老公说这是男人的尊严,自己大学毕业在城里工作又安家落户,回到老家不能让人看不起。

可是这发出去的压岁钱,回到他们女儿身上的却是寥寥无几,偶尔能收到一个红包,多至100元钱。

小李说她实在想不明白,寻常的亲戚发上100块钱红包,也就是个意思而已,自己家里本不富裕又何必打肿脸充胖子呢。

她真的很讨厌这种拜年,也不喜欢别人到自己家里打扰。打个电话、发个视频,大家聊聊多省心,既少了舟车劳顿,也不用相互破费,更不用做饭菜招待。

其实,即便是大家在饭桌上聊得热火朝天,发发压岁钱,感情就真的会加深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过年走亲戚,李阿姨也是深感疲惫。

李阿姨今年五十多岁了,女儿出嫁在外地,婆家娘家轮流过年。

两口子就这么一个女儿,如果赶到过年在婆家,其实他们也乐得清静自在。劳累了一年,过年时好好休息一下多好。

可是没有办法,还要应酬亲戚。别人上门,你在家里做各种饭菜招待,走时还要捎带些礼物,接下来打扫卫生,因为第二天可能还会有人要来。

一个年下来,比平时累太多了。虽然李阿姨夫妻还不算太老,但是身体也每况愈下,毕竟岁月不饶人。

他们觉得亲戚之间来往,就比如过年时,所有亲戚聚在一起在外面饭店吃上一顿,谁也不去谁家里,这样会更好一些。

但实际上,也只能想想而已,大家的意见很难会统一。

几乎所有人过年都是这样和亲戚来往的,李阿姨也只有硬着头皮操劳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年串亲戚,其实原意是忙碌了一年未见面的亲人们聚在一起,聊聊彼此的生活,谈谈各自的现状,大家相互关心一下。

但实际上,近些年来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串亲戚也开始“卷”了起来。

大家攀比的是谁家的礼物高档,谁的工作好,谁的收入高,谁家住的房子大,谁家的车更好......亲戚们坐在一起,表面看上去谈笑风生,暗地里其实是较着劲儿。

这样的感觉,真的让人很累。亲戚间从前那种和睦和谐的氛围少了,大家交谈的目的变了,血缘的味道浅了......给人更多的感觉是,相处时太累。

倒不如各在各家,省却了来往的麻烦,也少了彼此见面时的尬聊,毕竟常年不在一起,感情也没有那么深厚,却为了一些面子不得不虚与委蛇。

拜年的味道变了,大家心里的想法不同了,所以越来越觉得拜年成为了一种负担。

其实,与亲戚间拜年本身没有什么,很多时候还是因为大家的思想过于复杂。倘若都能坦然一些,淡定一些,内卷少一些,或许相互来往,也不觉得是难事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