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关于战斗机装备一直存在着一个悬而未决的争论,那就是“战斗机是否需要装备机炮”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1910年代战斗机诞生以来,在最初的大约40年里,机炮无疑是战斗机最重要的装备,这一点毫无疑问。然而,自从战斗机1958年首次在实战中投入了带有制导装置的火箭弹,即空对空导弹,机炮的地位开始变得微妙。

在预言战斗机的战斗将变成空对空导弹的对决的基础上,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没有装备机炮的战斗机诞生了。例如米格-21和F-4“鬼怪II”等。

但这个预言还为时过早。由于早期的空对空导弹发射条件非常严格,交战距离往往达不到导弹的最小射程,而且可靠性也很低,因此机炮在许多情况下仍然是合适的。这一点一经明确,前述的米格-21和F-4也重新装备了机炮,而且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开发的许多战斗机都成为了固定装备机炮的机型。

机炮复活了,但同时空对空导弹的性能也在不断提高,发射条件和可靠性问题逐渐得到解决。到了20世纪80年代,空对空导弹已经能够以非常高的概率击中目标,实际的空中战斗中几乎不再使用机炮。因此,关于机炮是否不再需要的讨论又再次甚嚣尘上。

进入21世纪,发射条件适当的空对空导弹几乎可以100%击中目标。因此战机进入对方空对空导弹射程已成为纯粹的自杀行为,其导致的结果是,机炮过时,从此机炮被视为仅用于平时的信号射击(警报射击)或主要对地攻击的装备。

  • 根据对手的武器考虑性价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1世纪以后,没有装备机炮的战斗机再次诞生。F-35中只有常规起降型的F-35A装备了固定武装机炮,而重量限制更严格的垂直起降机F-35B和航母舰载机型F-35C则没有装备。F-35B/C在需要时才会在机外搭载机炮吊舱。

那么,“机炮已经完全过时”这个结论是否再也无法被撼动了呢?情况有些复杂。

2024年4月14日,伊朗为了报复以色列对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伊朗大使馆的轰炸,使用无人机和导弹对以色列进行了报复性攻击。这次攻击规模巨大,包括100多枚弹道导弹、30多枚巡航导弹和150多架无人机,但根据以色列当局的说法,99%被拦截(说法有待商榷)。

大多数战斗机的拦截战斗是通过AIM-9“响尾蛇”或AIM-120“阿姆拉姆”等空对空导弹完成的,一些实际战斗的画面也已经公开。然而,也有少数是通过机炮击落的。

即使是像AIM-9这样相对便宜的导弹,也是价值数百万元的昂贵装备。一般巡航导弹的造价大约500万人民币,而长距离自爆型无人机价格只需要大约几十万人民币,因此使用空对空导弹对付它们可以说是“浪费”资源。另一方面,假设机炮一次发射大约50发,那么一次射击单价(50发)仅为约5万人民币。

对于不能采取回避机动的武器装备,即使使用机炮也能保持高击破率,因此可以说机炮是对巡航导弹和无人机的“性价比高”的武器,今后,战斗机搭载机炮的价值可能会在未来重新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