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车辆乱停乱放,似乎成了一个无解项。因为,车辆保有量越来越多,而停车场、停车位似乎一直跟不上。

所以,在居住的小区、马路边、公共场所、甚至某些单位大门外,随处可见停放的车辆。给他人的出行造成了不便,也增加了安全隐患风险。

当停车位供不应求时,一些抱怨的声音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一些乱停乱放的行为,就被当成了理所当然。

很多人一听到“乱停乱放”,就抱怨停车位不足,指责客观因素。

其实,在停车位不足的大背景下,相关部门对路边停车本身已经网开一面,足够仁慈。除了重点路段严管,基本都是睁一眼闭一只眼,只要你能停进去,就没有问题。

而作为群众,我们也没有对路边停车有过多苛责。

可是,现实问题来了:在路边“只要能停,尽可能停”的人性化管理背景下,各类停车乱象频繁出现。稍微不小心,就可能直接撞上,轻则剐蹭,重则受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明显不是停车位不足,而是故意为之。但凡能多看一眼,就不至于停成这样。但凡能考虑一下他人,也不至于停车这样。但凡交通管理部门能稍微严格一些,也不至于这样。

如果说普通群众是因为认识不够,所以停成这样。那么,加强管理应该可以解决问题。

可是,公务车辆也这样停车,会不会改变呢?如果发生事故,谁承担责任呢?造成了堵车,可以批评他们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熟悉路况的人都清楚,个别公务车辆停靠的地方,周围有多个停车场,只需要一脚油即可到达。既规范,也不影响他人,还消除了安全隐患。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也像普通群众这么随意呢?不得而知。

作为普通群众,我们对公务车辆抱以理解,我们也期待交通管理部门能够对这类停车网开一面。

同时,我们更希望,官方带头,从我做起。我们期待公众提高认识的同时,期待管理部门加强管理,更期待榜样的作用。

毕竟,个人形象可以归结为素质,但集体形象容易被人与“特权”挂上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