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拉撒睡,组成了我们生活的必要素,每个人每天都要吃饭、喝水、大小便和睡觉。虽然大家都是一样吃饭睡觉,但在大便上却有很大差异。有的人一天拉3次,有的人则是3天拉一次。

事实上,排便不仅仅是将身体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同时还能向我们发出疾病信号。那么,到底几天大便一次才是健康的?

大便一天3次和三天1次,哪个更危险?

在不少人的观念中,“每日一便”是肠胃健康的金标准。如果一两天不大便了,就觉得自己是便秘了;一天上好几趟厕所,又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拉肚子了。

殊不知,“每日一便”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真的很难。因为排便次数的多少,和每个人的个人体质、饮食情况以及生活习惯等息息相关。

就比如有的人肠胃蠕动快,吃下去的食物通过速度就会比较快,那这个人就很可能一天3次大便;而有的人食量较小,没有那么多食物残渣,那这个人很可能就三天1次大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对于正常人来说,在没有其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一天3次和三天1次大便都属于正常的,我们不能只通过每天的排便次数,就来衡量肠道是否健康。通俗点来说,就是排便的次数不能作为衡量肠道健康的唯一标准或者主要标准,而是要综合考量。

就比如说,你每天吃得多、吃得健康、坚持运动,而且大便形态松软成形、颜色正常,那么就算一天3次也是正常的。

又比如大便偶尔有糊状或者无法成块,而你恰好食用了高蛋白食物或者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那也是正常的。

所以,短期内大便情况没有不明原因改变,那一天3次和三天1次都不用过于担心。

排便出现这些表现,可能是肠癌的征兆,要重视

①排便习惯改变

不少肠癌患者在发病前,都出现了明显的排便习惯改变。比如之前一直都是一天排便1次,现在却突然变成一天3次;或者由一天3次,变成三四天都毫无便意。又或者是之前经常便秘,但最近却频繁腹泻。

并且这种变化没有任何明显的诱因,原因不明。特别是突然不明原因的腹泻要格外重视,因为肿瘤会让肠道变窄,为了将粪便挤出去,肠道会更加用力排便,肠道运动因此变得活跃,就很容易出现腹泻的情况。

因此,这种变化如果持续3个月以上,一定要高度重视,最好及时去医院完善肠镜检查。

②黏液血便

很多人都听说过黏液血便,却很少有人知道具体什么是黏液血便。所谓黏液血便,指的是大便带血,并且大便表面有大量的黏液,在冲马桶时很难用水冲干净,因此大便后经常会在马桶边留下印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情况很多时候很容易被误诊为痔疮,需要明确指出的是,痔疮导致的血便一般是鲜红色的,往往是由痔疮或肛裂导致的;而肠癌导致的血便,一般血色暗红,且含有黏液。

③大便性状改变

所谓性状改变,指的是排出的大便突然变得很细,整个排便过程十分费力,在排出的大便上有压痕。

正常情况下,大便应该是软硬适中的,多呈香蕉或香肠状,长度为3-5cm之间。肠道内部出现病变,比如有肿瘤或者息肉时,就会导致大便性状出现异常改变。

大便“前头硬,后面软”说明了什么?

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最常见的原因是缺水,当喝水较少、出汗多和气候干燥等情况下,人体内水分不够,肠道蠕动会变慢,大便就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其次就是和饮食习惯有关,比如食用了大量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后,又摄入了大量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另外,久坐不动和排便习惯不好等,都会导致大便“前头硬,后面软”。当然,这种情况也可能是一些疾病的信号,比如肠息肉。

肠息肉出现后大便可能被堵住,导致蠕动变慢,这时大便就会比较干硬,再加上前面大便排出,空间一下子空出来了,后面的大便自然就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胃肠道功能紊乱,胃肠道功能紊乱,会导致肠胃菌群失调,随着有益菌数量的减少,粪便形态很容易受到影响,肠道里的水分数量就会跟着减少,也会出现大便“前头硬,后面软”的问题。

做好3点有助于排便,建议了解一下

①每天定时排便

在固定时间排便,养成“排便生物钟”,比如早上起床后喝1-2杯温水,刺激胃结肠反射形成,引发结肠蠕动,将消化物推向直肠,刺激便意产生。

②控制排便时间

排便时间不宜太长,最好控制在5-10分钟,一旦超过10分钟排便还没有完成,可以站起来再坐下,将时间间隔开。尽量不要一蹲就是二三十分钟,甚至更久,否则很容易导致便秘或痔疮,同时也不利于颈椎、腰椎健康。

③多吃通便食物

首先是蜂蜜水,如果实在没有蜂蜜水的话,温水也是可以的。其次是一些带籽的水果,比如猕猴桃、火龙果和草莓等,这些水果含有丰富的纤维,有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最后就是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比如粗粮、蔬菜、杂豆等,研究显示,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和结肠肿瘤的发生率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