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根据2023年版《中国压疮防治指南》最新数据,医院内压疮相关死亡率高达3.2%。更为严重的是,压疮不仅直接威胁病人生命,其相关感染率亦高达15.8%,并可能诱发骨髓炎、脓毒症等严重并发症。数据还显示,因压疮而额外增加的住院时间平均高出8.2天,并且年龄增长与压疮患病率呈正相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数据仅针对医院住院病人,尚未涵盖养老机构及家庭卧床人员,因此压疮的实际病例数可能更为普遍和严重。

皮肤组织的枯竭之路

压疮,一个早期容易被忽视的疾病,正在我国医院内和家庭中,悄然成为床铺上的“杀手”。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综合评估分会委员、黑龙江省医院协会护理管委会副主委、黑龙江省老年病医院护理部主任李彩霞围绕压疮的来龙去脉和防范要领,给予了详细解答。

作为临床护理中常见的并发症,压疮又称为褥疮、床疮、压力性溃疡,被视为人体皮肤上的一块“隐形伤痕”。这种“伤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复杂的演变过程。李彩霞通俗解释说,健康的皮肤组织如同肥沃的土地,富含水分和营养,维持着肌肤的活力和润泽。当身体某一部位长时间受到压迫,血液循环会因此遭遇阻碍。这种持续的压迫得不到有效解除时,就会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营养供应不足,随着时间推移,皮肤组织将逐渐失去活力,乃至迅速萎缩、变薄;当压力达到一个临界点,皮肤便像干瘪的海绵一样,轻轻一触即可能破裂,由此形成初期的压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压疮表现的非常“狡猾”,往往选择患者的肩胛骨、骶尾部等身体隆起的特定部位作为攻击目标。李彩霞介绍说,由于这些区域长久地承受体重和床垫的摩擦,皮肤更易损伤破溃。如不能及时化解,压疮便如同野火燎原般迅速“成长”,使溃疡面进一步扩大、深度加重。更为危险的是,压疮的恶化常常伴随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大面积感染,这种感染不仅加剧了患者的痛苦体验,而且极易酿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败血症、骨髓炎、坏死性筋膜炎、低蛋白血症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进展迅猛,稍有不慎,甚至夺去宝贵生命。

长期卧床的脆弱防线

那么,哪些人最容易被压疮所拖累呢?李彩霞强调指出,长期卧床患者、老年人、营养不良者以及瘫痪病人等群体均是压疮的高发群体。这样的人之所以易于“中招”,主要源于其身体机能的下降或活动能力的受限。李彩霞解释说,长期卧床的病人因不能自主活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使得臀部、背部等部位持续受到床垫、被褥或其他物品的挤压,造成血流瘀滞,局部皮肤血液、养分“断供”,久而久之,压疮的难题也就随之而来了。

这其中,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皮肤逐渐变得松弛、脆弱,弹性不再,感觉功能也明显减退,难以及时察觉到皮肤承受的压力,结果成为压疮的“易感人群”。而营养不良者,体内缺乏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矿物质等必要养分,对皮肤组织的修复能力减弱,面对外界因素的损害而无力抵挡。至于瘫痪病人,丧失了部分或全部活动能力,无法自主调整身体姿势,这也为压疮的萌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除了上述人群的身体因素,医疗器械的应用也有可能增大压疮的概率。李彩霞介绍,留置胃管、肠管、导尿管等处置往往限制患者的活动能力,让局部皮肤长期处于受压状态;而轮椅等辅助行走设备倘若使用不当,如坐垫不合适、未定期调整体位等,也可能对皮肤产生重压,直至压疮“开枝散叶”,播散开来。

四期压疮的临床特征

李彩霞介绍,临床上,压疮可分为四期:Ⅰ期压疮表现为局部皮肤完整,但肤色改变,伴有疼痛、硬肿或松软;Ⅱ期压疮则是皮肤部分缺失,外表呈现为溃疡或水疱;Ⅲ期压疮伤口深入机体深层,可见皮下脂肪,但骨骼、肌腱或肌肉尚未暴露;Ⅳ期压疮则最为凶险,全层皮肤组织“千疮百孔”,骨骼、肌腱、肌肉往往得不到皮层的保护而外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还有不可分期压疮和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压疮,前者因底部覆盖腐肉或焦痂而无法“探明深度”,后者尽管表皮完整但布满紫色或充血的水疱,经常会迅速露出深层组织。李彩霞提示,高危人群在住院或疗养期间,若是受压部位有颜色、皮温改变者,并伴有疼痛、水疱及溃疡等症状时,需高度警惕压疮的偷袭,并及时就医。

李彩霞提醒说,在观察压疮的过程中,必须全面细致,及时准确捕捉到“蛛丝马迹”,才能防患未然。首先要根据患者的不同卧位,如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和坐位,详查骨头隆起之处和受压部位等“薄弱环节”,特别要注意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弹性等变化,以及疼痛、压红、水疱、破溃、感染等异常表现。二是评估躯体活动能力,包括肌力、肢体障碍及意识清晰与否等,这些因素均会削弱患者自主调整体位的能力,容易埋下隐患。三是认真查看皮肤外观,以评估皮肤整体健康状态。四是留意患者全身状态,是否伴发高热、消瘦或肥胖、昏迷或躁动、疼痛、年老体弱、大小便失禁、水肿等高危因素。

日常生活的攻防策略

全面评估老年人的躯体活动能力、全身状况及局部皮肤状态,以识别潜在的压疮隐患,才能从源头上抵御压疮的侵袭。李彩霞告诫说,避免或减轻局部组织的受压,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家属和护理人员定期帮助活动不便或长期卧床的老年人随时改换体位,灵活调整翻身间隔时间。也可以借助交替式充气床垫、楔形海绵垫等辅助设备分散压力,不给压疮可乘之机。

李彩霞主任友情提示,在皮肤保护方面,日常生活中可用温水和弱酸性沐浴露予以清洁,忌用刺激性强的碱性肥皂,并在清洁后涂上润肤霜,以保持皮肤湿润。对于大小便失禁的人群,宜在肛周清洗后涂抹油剂,以防皮肤损伤。与此同时,营养摄入对预防压疮也同样重要,要鼓励患者摄取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和高矿物的食物,以增强抵抗力,增强抗击压疮的“本钱”。最后,衣物和被服宜选择棉质、柔软、宽松的材质,并勤换内衣及被褥,以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和平整。这些措施均能减少细菌滋生和皮肤摩擦,有助于提防压疮“背刺”,随时赶走这些“影子杀手”!(富精雷 衣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