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宁市以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为抓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乡镇(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体系建设,大力打造村级示范点,优化网格建设和配备专职网格员,强化科技赋能,着力打造“镇村综治+网格+智治”三大平台,有效夯实基层基础,激活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综治中心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调处

近日,记者在占陇镇综治中心看到,该中心严格按照相关功能定位高标准设置“五室一厅”,“粤平安”“雪亮工程”等平台统一集中到中心调度,整合省应急视频系统、视联网会议系统等多个信息平台,做到集受理、分拨、指挥、处置、监管、预警分析于一体。

占陇镇综治中心的规范化建设,是普宁市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有效提升综治实战水平的一个缩影。

综治中心是平安建设的重要平台,是社会治理的“大脑中枢”。普宁市不断强化、巩固综治中心核心枢纽作用,将综治中心打造成各类风险防范和矛盾纠纷化解的“指挥站”和“终点站”。目前,已建成省级示范点池尾街道和揭阳市级示范点大坝镇、高埔镇3个综治中心,完成29个乡镇(场、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建设“心适小屋”心理咨询服务站点27个。

同时,普宁市各地充分发挥平安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进驻工作机制,统筹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公共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信访超市以及工青妇等部门力量,采取常驻、轮驻、随叫随驻等方式进驻综治中心,统一受理化解矛盾纠纷,实现中心“一站式”调处。

打造基层治理示范点

走进流沙南街道后坛社区,只见道路干净整洁,交通井然有序,商业氛围浓郁,处处呈现一派和谐文明的景象。

后坛社区位于普宁市商业腹地,人口流动量大。该社区融合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一体”,成立后坛社区综合工作站领导小组和一支由党员、群众50多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充实壮大治保会、调委会等自治组织,强化矛盾纠纷化解、广泛收集民情动态,激发群众自治活力,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

如今,后坛社区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风尚,邻里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氛围更加和谐、居民归属感认同感更加强烈……

后坛社区的亮点,正是普宁市创新基层治理的一大缩影。

2023年以来,普宁市委政法委大力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选取14个基层治理基础较好的村作为示范点并进一步升级打造。目前,各地示范点打造已初见成效。如:流沙东街道新坛村创新社会治理,聚焦党建引领、网格聚力、社会力量共建共治,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基层矛盾纠纷治理理念、模式、机制、手段的改革创新;赤岗镇赤岗山村建强村级调解力量,配强7名专职调解员,规范化解矛盾纠纷;里湖镇池美村探索运用“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矛盾调处化解”工作机制,推动矛盾纠纷高效闭环处置;云落镇红饶村充分发挥革命老区村作用,建强党建品牌示范点,探索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模式,逐步开创农村基层治理新格局……

织密网格化管理“一张网”

在基层治理中,网格员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普宁市以网格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基层网格化治理水平。该市29个乡镇(场、街道)577个村(社区)共划分822个综合网格,配备兼职网格员11564名,全市综合网格已完成基本划分、编码固定和置入“粤政图”工作,实现综合网格入格事项运转常态化、数字化、信息化。

2023年以来,普宁市进一步优化完善城市社区网格化建设,每个网格按照覆盖300~500户的原则进行细化,同时每个网格设立1个党支部或党小组,科学配置网格员。经优化完善,普宁市区7个街道27个社区,共划分81个综合网格。结合城市管理实际,为市区7个街道27个社区、云落镇星河社区配备90名专职网格员,并于今年1月上岗开展工作。

如今,在普宁市,一张城市“大网”已经铺开,把党委政府和基层群众紧密联接起来,使社会治理焕发出蓬勃生机。

以智能化治理推进平安乡村建设

运用科技手段,是各地提升平安建设智能化、精细化水平的新实践。

为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促进矛盾风险早发现、先防范、快处置,普宁市统筹推进平安乡村智慧小视频建设,共规划建设19个乡镇6092个视频监控。目前,各乡镇采购“平安乡村”智慧小视频服务项目已全面建设完成。

同时,普宁市各乡镇(场、街道)、村(社区)网格员依托“粤平安”综合网格服务应用平台,对涉及网格内的矛盾纠纷、治安问题、安全隐患、公共服务以及行政执法等方面的事件进行排查处置,对特殊困难群体基础信息等进行完善入格。2023年全市排查网格事件40000宗,已办结39819宗,办结率99.55%.科技赋能,平安根基不断夯实。通过智能化治理,群众明显感受到治安变好了、乡风文明了、社会和谐了,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