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甘肃庆阳宁县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十三五”末,该县地区生产总值不足60亿元。

进入“十四五”,宁县一年一个台阶,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84.47亿元。该县相关部门预测,2024年宁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百亿元,这意味着宁县将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目标。

宁县是新兴的能源资源大县,是国内目前预测煤炭储量第一大县,预测煤炭储量1027亿吨,探明可采储量145.06亿吨;石油预测储量4亿吨;天然气预测储量1636.04亿立方米,探明储量204亿立方米。

宁县位于庆阳南部,扼甘、陕、宁三省之要冲,显著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也让宁县成为三省结合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窗口。

宁县辖18个乡镇,户籍人口54万。2023年末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县常住人口32.54万人,长期在外打工的近22万宁县人如果带着资金、技术、项目返乡创业,无疑又是一笔沉甸甸的财富。

举其所长,则事无不成。

“十四五”期间,宁县以盘资源、强工业破题跃升,以抓项目、扩投资蓄势聚能,以尚实干、促落实提档质效,禀赋优势转化为产业能级、经济发展优势的态势愈加清晰凸显。

6月20日起,央广网甘肃频道将推出《看得见的未来·宁县》系列报道,记录宁县奋发向未来的知行之路。

央广网兰州6月25日消息(记者逯文婕)走好产业富民、工业强县、城乡融合、环境赋能、治理提效、党建领航“六条路子”,靠人!

2023年,宁县择优选配县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12名,调整配备县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班子成员和内设机构、派出机构领导人员25名,精简“瘦身”中小学校负责人96名;新提拔35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28名,女干部20名,县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得到充分激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宁县党纪学习教育专题研讨会议现场(央广网发 宁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人勤春早,实干争先。2023年,宁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4.47亿元,增长7.4%;全年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22个,完成投资61.5亿元,增长18.5%……成绩的背后是宁县聚焦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机制,大力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并激励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让担当实干在新时代的宁县蔚然成风。

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破题”

“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是什么?”“党的根本宗旨是什么?”2023年10月30日,宁县纪委监委机关采取“点名提问”的方式对全体纪检监察干部进行随机抽考,不少干部沉着冷静、从容应答,充分展现了学思践悟的良好精神风貌。

理论学习交流机制的创新升级,倒逼宁县干部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我们从最初的定人定题交流,升级为随机点名回答、现场提问发言和一般干部提疑问领导解疑惑的‘双向互动’学习机制,着力解决个人理论学习浮于表面、集体学习‘身在心不在’等突出问题。”宁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说。

“三抓三促”行动抓学习交流会、主题教育专题学习交流会、党支部“三会一课”……在一场场解放思想的学习探讨中,宁县干部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政策在胸,工作不慌。”焦村镇党建办主任范涛涛告诉记者,他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方向、找思路、找办法,秉承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理念服务群众,真正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宁县“三抓三促”专题研讨会议现场(央广网发 宁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上“破冰”,才能引领行动“破题”。近年来,宁县围绕“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创建,推行三级联考学习平台机制,即县委对乡镇党政正职、县直部门及国有企业正职,县委组织部对乡镇、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及其他科级干部进行“大统考”,各乡镇党委、县直各党(工)委对其他党员干部进行“小测试”。

“理论学习是一盏指引基层干部前进的明灯,因此我们建立‘三级联考’制度,推动党员干部学政策、学法律、学业务,以考促学,调动党员干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宁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永刚说。

同时,宁县还积极开展“抓学习促提升,以学促行强本领”岗位大练兵、“遇事不惊慌、冷静稳处置”情景模拟答题、“抓学习促提升·重实干强担当”主题演讲汇报解说比赛等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激发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红色资源是开展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得天独厚、不可复制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宁县是王孝锡烈士绽放‘血色年华’的热土,因此我们引导党员干部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红色基因转化为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宁县委党建工作办公室主任郭瑞涛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宁县王孝锡烈士纪念馆讲解员正在讲述红色故事(央广网发 宁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宁县是一片红色故土,全县现有革命红色遗址100余处。为充分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宁县积极创新党员干部教育形式,以“讲好红色故事、汲取奋进力量”为主题,扎实开展红色教育“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活动,持续扩大革命传统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依托王孝锡烈士纪念馆、宁县革命烈士陵园等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精心推出《全面准确把握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等精品党课5部;编纂出版《中国共产党宁县历史》《红色岁月》等红色故事影片,切实推动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精神洗礼,传承红色基因。

干部干部 干字当头

仲夏时节,走进宁县焦村镇高尉村,道路宽敞平坦,庭院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的金银花枝繁叶茂,散发阵阵清香……一幅“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田园风光跃然眼前。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既是检验干部为民服务的试金石,也是淬炼干部作风的主战场。焦村镇党委书记蒋国柱介绍,今年以来,该镇党委全域纵深推进“三拆一治一排”行动,班子成员带头包抓,以西长凤高速、国道327、244以及焦渭路为中心向村内辐射推进,截至目前,共计拆除危、违废298处,治乱984处,腾退建设用地526亩,排险6处。

“能够扎根基层历练,为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这就是莫大的幸福和骄傲。”焦村镇镇域面积大、重点项目多、工作头绪多,自2023年8月份上任焦村镇党委书记以来,蒋国柱争取资金建成全县首个乡村网格化集中办公室,有效地改善了办公环境,提高了办公效率和为民服务水平。同时,他深入各村走访调研,在掌握村情民意的基础上,聚焦食用菌、金银花等特色产业延链补链,推进西安众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任村种植示范基地、西安国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金银花全产业链建设项目顺利落地建设,预计惠及群众3325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国柱(左三)开展入户走访工作(央广网发 焦村镇人民政府供图)

忠诚、干净、担当,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宁县干部的实践品格。

2022年4月,在基层一线历练多年的“85”后干部赵波涛调任甘肃宁州城乡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一职。据介绍,该公司于2021年12月成立,是县属重点国有独资企业,业务涉及能源开发、矿业水务、房产置业、民生服务等多个板块,在构建城乡区域发展新格局、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唯有实干才能助推集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赵波涛告诉记者,集团拥有各类全资子公司13家,合资公司5家,涉及的业务板块多且纷杂。因此,集团管理层白天奔走于各项目现场问进度、听意见、解难题,晚上召开会议梳理当前的各项工作,探讨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为充分发挥县属国有企业“稳定器”“压舱石”作用,赵波涛带领团队践履笃行:在项目建设方面,湘乐至县城段天然气输气主干线工程管道敷设已全线竣工,“气化庆阳”宁县天然气输气支线建设项目已完成项目可研等前期手续,世宁纤维玻璃棉项目保障工作正在进行管线铺设、房屋装修等工作……

在保障民生方面,2023全年完成城乡供水总量237.6万方,售水量201.5万方;2023-2024年度供热总面积为168.58万平方米,服务取暖群众约3.5万人,全面保障县城居民用水取暖需求……

赵波涛介绍,2022年,宁州城乡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上缴经营收入1200万元,2023年上缴经营收入5300万元,企业发展呈现持续向好态势。

“要以正确的政绩观真抓实干。”宁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徐鑫介绍,宁县聚焦选贤任能,常态化开展干部分析研判工作,进一步摸清干部底数。同时,坚持“管人”与“管事”相结合,注重在急难险重岗位和重点工作中看干部、识干部,对提名推荐的干部,进行多轮复盘分析和系统研判,反复酝酿、印证、对比,全力打造落实型干部队伍。

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

让敢于担当的干部有奔头,让慵懒的干部没市场。自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新修订《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来,宁县委迅速开展学习,在健全能上能下选人用人机制、完善从严管理干部制度体系等方面交出宁县“答卷”。

作为庆阳市领军人才,屈涛锋深耕教学一线19载,培养100多名学生考入全国重点高校。“知识让我走出大山,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如今,作为一名教师,我最大的愿望是帮助更多学生成人成才。”屈涛锋说。

2023年9月,怀揣教育情怀的屈涛锋由宁县二中校务委员调任宁县一中校长。宁县一中创建于1942年,是庆阳市首批示范高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屈涛锋(左一)参加生物组教研活动(央广网发 宁县一中供图)

乡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神经末梢”,深知重任在肩的屈涛锋大刀阔斧开展课程改革:强力执行课改“实”“改”“新”“活”四字方针,全面推行“一做三读定一案 ”的备课思路,开展“一课双讲”的大公开课大教研活动……努力打造高效高质的课堂教学,不断推进宁县一中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今年一季度,宁县财政工作受到庆阳市财政局表彰,这让2023年9月调任宁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健心潮澎湃,既为受到表彰而欣喜,同时也深感唯有实干才能不负众望。

上任伊始,章健便深入开展调研,在预算绩效管理、财会监督检查、财政投资评审等方面破题攻坚,同时,带领团队顶住收入增速放缓与支出需求增加的“双重压力”,扎实推进积极财政政策落实落地,交出了一份财政运行平稳向好的“成绩单”: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5亿元,增长17.8%,超额完成全年收入目标;“六稳”“六保”政策全面落实,基本民生、项目建设等领域基本保障到位,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财政基础。

“县财政局作为政府主管财政收支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是政府工作的指挥棒、经济工作的晴雨表、各项工作的调节器,地位重要、责任重大。”章健告诉记者,今年,该局将继续绷紧“过紧日子”之弦,大力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切实做好民生和经济重点保障工作,打出拓源、挖潜、增收、节支财政组合拳,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向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的目标奋勇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宁县财政局召开财政重点评价工作安排会议(央广网发 宁县财政局供图)

“尚贤者,政之本也”。近年来,宁县重用了一批有担当、能成事、实绩优、影响好的干部,提拔了一批埋头苦干、甘于奉献的“老黄牛”式干部,调整了一批“不想干、不会干、干不好”的干部,推动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

“能上能下机制打破了基层干部‘不管干不干’,待遇都一样的‘大锅饭’心理预期,让干部‘下’有压力、‘上’有希望,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队伍的生机活力。”徐鑫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