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镰刀正在疯狂收割底层!不止“正在”,古往今来,镰刀就没停过收割底层。

只要人们存在,那么就会出现一直在收割、一直被收割、从被收割到主动收割的这些情况。

前两天,有个粉丝看完之后,也在后台给我留了个言,大概内容是:自己在没钱的时候,很想要买这买那,想要买奢侈品,买保时捷卡宴。

为此,他不断的奋斗。

后来,他终于赚到很多钱了,也能买得起这些了,但是当他看到银行卡里面这些数字的时候,他的欲望却消失了,就是不想买那些奢侈品、豪车了。

很多之前想买的东西,现在都不想买了。

也就是说,手里的钱越多,他反而消费欲望越低。

其实,这在我看来,再正常不过。我之前也这样想过。

因为你一直在赚钱,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够赚取更多的利润,所以你平常自然而然对于消费就变少了,那么自然花钱的地方也就变少了。

在这当中你还会体会到赚钱的乐趣,而这种乐趣是远远大于那些消费的乐趣。

你要知道,人一旦努力赚钱,有了自己的事业,注意力都在自己事业上的时候,他就不会再傻傻的整天没事干逛淘宝拼多多、逛商场、甚至不会像个傻狗似的整天看别人直播带货,看别人走向人生巅峰,实现财富自由。

一个是自己压根没有那个时间,会深刻领悟到时间很宝贵,另一个就是有了更高维度的事业,其他这些就会感觉很低端。

你可以思考下,哪个聪明的富人没事干整天逛这些没用的。

还有一个扎心的真相就是:一个人的收入越高,他对“商品”的理解就越深刻,也就越不从众。

无论到什么时候,大众几乎都是“蠢货”的代名词。

他对“商品”理解越深刻,那就会越清楚“消费主义”的本质。

大部分普通底层人很多的购买行为,都是被那些商家植入的潜意识所支配。

他们自身根本没有判断意识,只能被动的潜移默化的被操控。

很多普通人就上个班,拿个死工资,然后就买个几万块的包包,几十万的汽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说你家庭殷实,不差钱,那你随意。

但是有多少人家庭殷实的?很多人都是普通家庭,生活都没有过得好一些,就开始了花“巨资”买这买那,甚至贷款买。

负熵君之前开手机店的时候,也算在上海比较市中心的地方了,当时,我记得很多年轻人,都想着买苹果手机,然后再用捷信贷款,利息还高的厉害。

这些年轻人,一听口音就知道是外地人,偏北方的,在某个餐馆打工,还有的是在某个地方上班。

甚至有个老客户介绍过来一个认识的人在我这贷款买苹果手机,听老客户说,这个人没房没车,上个班就拿几千块钱,然后贷款买个一万多的手机,再享受那高额的利息...

很多人就是什么都没有,平时吃的都不舍得给自己买点有营养的物品,却把现在及未来的钱统统消费在了这些地方。

就更不要想着“逆风翻盘”,出人头地等等的字眼了。

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回过头来,你会发现,很多穷人消费真的是非常愚蠢的。

他们错误的认为,买了这些“有身份”的商品,就代表自己不是底层人了,自己就跨越阶层,比别人厉害了,不会被别人瞧不起了。

实际上呢,他们就是商家眼里的蠢货,是商家往上爬的阶梯石。

而且,在这个社会上,想要获得尊重或者尊严,绝不是买了那些被定义的“商品”,你就能够获得真正的尊重或者尊严。

而是你得有实力,你创造了什么价值,你帮助了多少人,这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尊重或者尊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阶层也是如此,最能直接体现所谓“阶层”的,是一个人的资产状况和赚钱能力,不是消费能力,不是买这买那,顺着“消费主义”的陷阱里爬。

我记得之前身边很多“熟悉”的人,我一看就知道那些蠢货是那种省吃俭用,再负债买个手机的人了。

其实我们人生在世,赚钱也好、奋斗也好,最终的目的不就是让我们生活的更幸福、更加自由和充实嘛。

如果要想实现这一点,那么你就得有不断升值或保值的资产,或者手里有大量的现金存款。

如果你达到了上述的其中一个,那么你一定会感觉生命更加自由,内心很满足,并且绝不会一股脑的被商家带偏,买一些乱七八糟的“商品”。

至于很多穷鬼喜欢研究什么guo学、烧香拜fo之类的,如果想要通过这些实现内心的安宁和自由,那纯属被忽悠。

如果想要通过这些来收割别人,赚别人的钱,来实现自己真正的宁静和自由,那么你也算是一个清醒的人了。

你就会离自由越来越近。

什么是自由呢?

我之前文章也定义过,说简单一点,无非是你一直都有选择的权利。

而不是单单消费了某个“商品”就会得到自由,扯淡的。

如果你在那些商家或者舆论的裹挟下去消费的话,那么你不仅仅不会实现自由,反倒会有身陷牢笼的感觉。

如果你没有这种感觉,说明你在牢笼待久了,对自由已经麻木了。

这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还有市面上很多宣传的口号,什么良性负债可以持有,先用后付等等之类的垃圾话。

普通人哪里会遇到良性负债。

普通底层人遇到的所谓的良性负债基本都是负债,不存在什么良性。包括房贷。

底层的人说白了,能吃到骨头就算不错了,还吃肉,还喝汤?

很多人为什么贷款买房,不就是自己没钱,穷,再加上外部宣传得很到位。

所以即使价格再高,即使牺牲自己未来几十年,即使想到了以后要当牛做马,也要马不停蹄地,不惜任何代价持有一个房产。

而聪明的有钱人,对于自己的每一笔消费,在几秒钟就可以判断出来是否值得,如果不值得,就不会消费。

绝不会为了所谓的面子,所谓的概念观点去当冤大头。

我每次在车站都会看看四周的环境,最引人注目的永远都是那些商家的广告,宣传得特别好,字里行间全是星辰大海,诗和远方。

但背后等着你的,却是消费主义血淋淋的大镰刀。

资本的刀光剑影下,正是普通人尸山血海的修罗场。

那些商家的广告,宣传得特别好,字里行间全是星辰大海,诗和远方。

但背后等着你的,却是消费主义血淋淋的大镰刀。

资本的刀光剑影下,正是普通人尸山血海的修罗场。

牛人都是在创造思想,输出思想,收割那些接受思想的人。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概念,观点,其实都是那些收割者散布的。
目的就是管控好大众,收割大众,并且是不断的收割。

而那些被收割者呢,特别认可那些收割者的观点、概念,并且深信不疑。
哪怕放弃自己的后半生,哪怕对自己特别不利,他们都要极力遵守。

我举几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小A为了能够传宗接代,为了丈母娘经济,为了社会和平与发展,为了能让穷鬼邻居不乱说闲话,于是想尽办法在30岁前砸锅卖铁花了几十万“买”了个媳妇,并且掏空家人6个钱包贷款买了个房产。

还在社会观点(成功男人要有房有车)的影响下,又贷款买了辆车。

从此前途黯然失色,每天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还贷款,在公司勤勤恳恳不敢换工作,最怕的一件事就是辞退名单里有他的名字。

而且想要换行业、换城市都不敢,并且等他还完贷款已经五六十岁了,白头发都出来了。

可以说他把最辉煌的几十年全部贡献出来给了那些收割的人。

小B,特别喜欢看互联网上的各种新闻,尤其是负面新闻,特别能够刺激自己的大脑神经,让自己兴奋起来。

还特别相信网上报道的各种观点,认为他们就是权威,是值得相信的。

于是只要网上报道什么,他们就相信什么。

每天都在刷着网上的各种负面新闻,渐渐地她发现每天都在发生出轨,欺骗,pc等新闻。

久而久之,她从一个正常人逐渐变成了恐男,进而越看越深,变成了厌男。

同时,网上一些毒鸡汤博主散布的乌烟瘴气的“谣言”更加坚定了她的想法。

于是,她本来明明想要一个家庭,但是却一直没有个家庭,一直是孤零零一个人,直到老去。

小C,特别喜欢消费,自己工资三五千,却被很多商家不断的营销:今年新出的苹果手机,有很多特点,必须得买。

有个新“旅游景点”火了,跟风打卡一定要去。

有个网红店,大家都去打卡,我也要去。

于是自己的金钱和时间,包括精力都浪费在了那没有用的事情和物品上。

反倒自己除了年龄变大了,其他都没变,还是月光族,甚至负债。

看到了嘛,这些人的思想不是他们自己的,是那些收割者的。

收割者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当然了,我不是让大家都不利于社会发展,而是说,你得先顾好自己,顾好小家,才有精力或者有能力去顾好大家。

很多人总说要自由,其实呢,他自由个屁,他被这些那些观点胁迫着,被持有这些那些观点的人胁迫着,去完成自己并不情愿的事情。

而且当你沉浸在什么样的环境当中,你就会成为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的注意力在哪里,你就会在哪里做出“成就”。

这个“成就”有好有坏:

喜欢在网上喷别人的人,他会一直喷下去,直到老死。

喜欢把注意力每天放到网上负面新闻的人,最终的“成就”就是自己变成拥有受害者心态的人。

而且养成的习惯就是只要不看负面新闻,自己就会难受,比如哪个孩子被继母虐待了,哪个明星出轨了,pc了,哪里发生重大事故了,死伤多少人......

因为这些负面新闻每天都在发生,并且是源源不断的。

所以这群人自然就每天都活在“悲剧思维”当中。被收割了一切。

喜欢独立思考的人,他就会一直独立思考下去,从来不会被垃圾新闻干扰。

喜欢营销别人的人,一直会营销别人。

他们不断的把自己的文字、图文、音频、视频、直播传递给“消费者”(被收割者),进行深度洗脑,然后再进行收钱,或者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

喜欢花钱的人,每天都在研究怎么花钱:比如哪个汽车配置好,苹果新出的手机有什么不同,我得花几个小时去研究一下,等新出的时候得买。

另外Gucci又出了一款新包,我下次也得去买。

而喜欢收钱的人,每天都在收钱。无论在任何新媒体平台。

每天都要收割粉丝,可能是卖东西,也能是组织收费社群或者其他收费项目(比如我),也可能是其他方式的收费。

上面我举了很多例子,有收割者,有被收割者,也有在成为收割者的路上。

你一定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处于哪个状态,并且想要成为哪个状态。

而且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尤其稀少:女人,一眨眼就人老珠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