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字|尘谷行知

南怀瑾:世界上有两种学问不要去碰,第一种是佛学,第二种是易经。结果有人碰这两种学问,一辈子钻进去就没法爬出来了。

但是有两种人可以,一种是拥有第一流智慧的人,第二种人是完全没有读过书的,脑袋里面是一张白纸的人,这两种人可以研究佛学和易经。

南师的本意并不是真的不能碰,而是要事先做好自己的思想工作,在心态上面要时刻准备好进入得去,最重要的是要爬得出来,否则就会像掉进一潭沼泽地里面一样,你的全身根本就使不上劲,双手抓不住稻草,双脚也无法落到实处,于是令你越陷越深。

反观我们周遭的一切,很多所谓的学佛人士或者叫居士,整天干着与佛无关的事情,坐无从相,站无站相,睡无睡相,吃无吃相,以为只要把自己的头发剃得光溜溜地,盘腿打打坐,脖子上挂着金光闪闪的项链,手上戴着一串珠子,再穿个袈裟,以为这就是修行者,模仿得倒是像模像样的,只是形似神不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的的确确是在学佛,可惜,佛不是用来学的,而是需要修炼才能成佛的,求佛也不是简简单单地念几句阿弥陀佛就能灵验的,求佛不在于你念了多少咒,磕了多少头,烧了多少香,积了多少功德,真正的求佛只在于自己的心地是否真诚,只有心诚才会灵。

佛法知识浩瀚如烟海,用南怀瑾的说法,你一旦钻了进去,并且越钻越远的时候,也就是你变成“废人”的时间快到了。

这个说法就很有意思了,本来你就是一个精神正常的人,但你不满足于现状,非要修炼到解脱生死、超越宇宙的境界,而后不断地钻进佛法里面,最后不仅染上了一身的毛病,还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乱七八糟的,家庭变得破碎,人缘变得淡泊,对未来失去了动力和追求,实在得不偿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同一颗金子,它原本已经价值连城,而你却贪得无厌,成心想要拥有更多更纯的金子,于是把它丢到炼锅炉里去提炼,当你再次取出来一看,整个人都懵了,这个金子不只失去了原有的光泽,还沾染了其它杂质混在里面,没有了任何的价值。

很多学佛者就是这样,没有学到佛法的宽阔视野,倒是把凡夫心胸狭隘的习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有的人想方设法通过佛法来化解现实生活的一切事物,殊不知,生活其实就是佛法的另一面,佛法有多广大,生活就有多么无边。

当一个学佛者对佛学的认知非常局限的时候,很显然,他对现实生活的处理能力也是非常局限的,这就导致他的认知世界观与现实世界产生错乱和偏差,心念越缠越紧,看任何事物都不太顺眼,迷茫感不断袭来。

所以,世俗中人学佛只要学一半就好了,学多了你的慧根承受不住,面临人生大磨大难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反击的能力,将你的生命连根拔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来说《易经》,《易经》是宇宙天地万物运行的核心规律,它具有超越现实世界的神性,同时,易经的运行模式可以渗透到生活的点滴细微处。

易经的本质属性不只神奇还很平常,易者“变化”,经者“不变”,在变与不变间找到生命的平衡状态,那么就可以进入“中庸”之境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很难很难达到“中庸”的,人性运作过程中一旦错开“中庸”的轨道,那么种种祸患将会因此而引发降临,为什么经验丰富的风水师从来都不给自己看风水,真正厉害的算命先生也从来不给自己算命,因为他们懂得这个道理。

《易经》不是拿来搞研究的,而是用来指导自己修炼生命能量场的,最好的算命师是我们自己,最好的风水师就在我们自己的起心动念处,一切只需要反求诸己,总有水落石出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