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次”,其实我真的不懂这个词什么意思,只是前段时间看到1977级中文系校友毕业四十周年聚会(由于疫情原因推迟到去年底聚会的),有关校友的回忆文章中说,他们入学后的第一篇命题作文题目为《来校途次》。为此,我专门上网查了一下“途次”的意思,曰:旅途中住宿的地方;泛指途中。于是,我也想写一篇“来校途次”,回忆我人生之中出的第一趟远门。
和一般人不同,我的大学入学有三次通知书。第一份是1978年8月份的录取通知书,9月初入学;第二份是在正常入学日期之前,收到了一份推迟入学通知书,因为当年大旱,学校饮用水发生困难;两个月以后第三次收到入学通知书,开学日期推迟到11月上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入学,衣被等生活用品全部自带,每个学生基本上都是带着“二大件”一个盛着衣服的木箱子,一个由被子等打成的行李包,另外再用一个网兜装上所有的零碎杂物。为了方便携带,爸爸专门为我做了一条非常精致小扁担用作挑行李。
前去外地大学读书,这是我第一次远离家乡,是典型的“土包子”。好在有一同乡同学,我们结伴而行,两人的行李约模百斤左右,路上我们轮换担着。
当时交通亦不方便,我们前一天要赶到县城,第二天一早乘坐公共汽车到B市,然后转乘火车去W市。第一次乘坐火车,还是挺期待的,行前,有一位亲戚告诉我,火车中途要停靠加煤加水,换车头,不注意就转向了。在B市候车厅,我轻声问一下同伴,火车上有厕所吗?那时还没有卫生间一说,他告诉我,有,我知道在哪儿,到时候我带你去,看来比我强些,曾坐过火车。那时从B市到W市只有过路的一趟车,慢车,每站必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火车到达B市大概中午时分,车上人多自不必说,好在我们都抢到了座位。到W市时,已经是晚上,天全部黑下来了,下了火车就挑着行李跟着人群往码头奔,非常拥挤也跑地非常快,我们两人替换挑着行李,但总是被别人超越。经过一场火线拼博,顺利上了轮渡,驶向彼岸。下了船,远远就看到了迎接新生的车子,上车后把我们送到旅社。
安排停当,我们准备出去找个吃饭的地方,中饭没有吃,距早饭已经十多个小时了。说到吃饭,我赶紧摸下口袋掏钱,不翼而飞了,装在上衣口袋的钱和粮票都没有了,原来是遇到了扒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我才回忆起来,当时在轮渡上,上衣口袋好像动了一下。那时穿的服装样式叫军便服,上衣上面有两个口袋,带着扣子。临行家里给的钱和粮票,我分开装了两处,一部分装在内衣口袋里,一部分就装在了外面口袋,方便使用,十块钱,五斤粮票就这样没有了。那时的扒手我们当地称作“两夹”。
就这样第一次出个远门,钱和粮票就被夹走了,是第一次,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