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人间罗盘,方能阅读正文《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人怕选错城,更怕买错房》

今天回答几个来自前天的读者的问题。

这些人都是长三角地区的,但是,是大城市之外的。就是不属于上海,也不属于杭州苏州南京,也不属于什么宁波无锡常州等等。

他们老家哪儿的呢,长三角地区的县城。

他们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想不明白。自己老家要啥没啥,为啥房价还有这么贵。

这个贵,是指相对价格。

你看人家成都西安,动辄就是区域中心,动辄这个985,那个C9的,动辄就是大城市,成天上热搜的。

可是真论房价,自己老家县城一点都不比人家便宜。

到底咋回事呢?

这个问题很简单,涉及一个概念,叫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你比如农林牧副渔这就是第一产业,就是农耕经济。

什么是第二产业呢?生产汽车,这就是第二产业,就是工业。

那什么是第三产业呢?信息,软件,金融,服务,这就是第三产业。

人类一定是从农耕经济走向工业经济,最终走向什么?走向共识经济。

你觉得美国很虚,甚至很扯淡,这是事实。

但究其本质,为什么?因为他已经全面进入共识经济了,一百个美国人里面可能农民就一个人。

就是说他的第一产业占比是很低的,第二产业占比也是很低的,第三产业的占比,是很高的。

第一产业占比高的地方,房价是很难贵的。

你想想看,第一产业是怎么创造价值的?

你,在草原上养了一群羊,要多少羊才能养活你们一家人?

也许要一千只。

如果一只羊要十亩草场的话,那么养活这一千头羊就需要万亩草场,实际上万亩地,也就养活了你们一家人而已。

那你知道万亩地在城市里被征用,要多少钱么?也许要100个亿。

那你觉得那一千头羊,就算996,它们要干几辈子,才能挣回那100个亿呢?

这就是第二产业单位面积创造的价值,要远大于第一产业。

那么到了第三产业,人口就更密集,财富创造就更集中。

曼哈顿一共才多大点地方?

那我来问你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你觉得是去给那个放羊的牧民打工挣钱呢,还是进厂打螺丝挣钱呢,还是去曼哈顿送快递挣钱呢?

其实都是打杂,但只怕给曼哈顿送快递,相对更挣钱。

这就是董大姐抱怨的那句话,年轻人,宁愿去送没有技术含量的外卖,都不愿意进厂成为拧螺丝之神。

所以城市也是一样的问题,经济总量归经济总量,人口密度归人口密度,产业构成归产业构成。

你去看重庆,经济总量是很高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直辖市嘛。

但是重庆的第一产业的占比也是非常高的,说明重庆有大量的区域都是农耕经济。

那如果你待在这些区域里,显然,挣钱不容易。

那么我们现在来看长三角。

除了北京的软件与金融之外,你觉得还有哪个城市的第三产业,可以和上海媲美?

上海的信息产业,或者讲第三产业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城市。大家没有能力去和它比。

那么在一堆二线城市里,苏州宁波整体实力也很强,苏州的GDP甚至比杭州更高。

但你为什么直觉上就觉得它俩不如杭州呢?

因为这两个城市的第二产业的占比都很高,第三产业的占比都相对低,而杭州的第三产业的占比要比这俩高。

第三产业的占比实际上体现了一座城市发达程度的进度条。一个城市的第三产业进展到终极形态,就是纽约,全球金融中心。

我们弄清楚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实际影响,来看一个问题。

你有没有发现,整个长三角的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都很强。

这就意味着高收入的工作机会多。

那么作为一个长三角县城里的人,他开车离家几十公里就可以进大城市打工了。

他可以去上海打工,可以去苏州,可以去杭州,可以去南京,可以.......

你甭管他老家如何,他挣的工资,是按照他打工的大城市的标准来的。

那么如果他在当地买不起房,他决定回家买房,你觉得,他老家县城里的房价会不会很低?

价格不是价值决定的,明白我这句话么?

价格是供需决定的。

如果你要论价值,长三角一个县城里的房子怎么去和成都,西安这种中心大城市比?

没法比。

你要啥没啥,要配套没配套,要教育没教育,大型综合体也没有,医院也没有,学校也没有,什么都没有。

问题是,人家开车几十公里范围内,有四五个大城市,随便去工作,每个地方找到的工作,都比他去西安,去成都找到的工作的工资要高。

试问,当地的房价怎么会便宜?

别说当地的房价不会便宜,当地的物价同样不会便宜。

你去理发也不会便宜的。

你想想看,如果你希望长三角县城里的理发师便宜,那理发师本人会怎么想?

他也会想,我干嘛要开这家店?我把店关了去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打工不香么?

所以,如果当地还要有理发店,那就必然要支付,相当于他去周围大城市打工的收入,他才肯干这一行嘛。

但是你去看成都,西安。

他能不能说我打飞的去上海打工?

不能,那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不存在这种供需扭曲之后的价格溢出。

说白了,你长三角的县城因为出门打工实在太容易,选择太多了,所以就有可能回流,就硬生生把当地房价物价抬高了。

你要是河北就没有这个问题。

河北的县城人家不愿意回老家,河北周围就一个北京,他要么想办法留在北京,要么就远赴他乡了。

你想想看,如果河北某个县城周围几十公里范围内,有5个北京,那他很可能就愿意在老家定居了,反正去哪儿打工都方便。

那就会把老家的房价物价,硬生生抬高了。

所以我理解你觉得不划算,但是,没办法。你觉得工作便利,别人也觉得,于是供需就扭曲了。

决策这东西千万不要指望一个标签。否则你就掉坑里了。

你不要看网络上流行什么,那种单一维度的决策,往往几年后,热门变冷门,会因为大家的趋同性而吃亏。

比如一个做自媒体的,他可能这两年觉得自己也不依赖这个不依赖那个,头脑一热,定居鹤岗了。

几年后,他凉凉了,忽然发现,这个决策是有问题的,留在鹤岗只能跳广场舞。

更重要的是,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其实自己没有任何积累,时间耗光了,却没有积累。

又要换个地方,从零起步,重新融入,重头打拼,重新积累行业资源与人脉。

可是人老的很快的,不停的重来,你可以么?你中年以后,依然可以么?

所以说,一个真正对自己,对家人,对未来负责的决策,要怎么去做。

要涉及行业的分析,城市的分析,你的分析等等,我前天刚讲过。

关注公众号,人间罗盘,方能阅读正文《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人怕选错城,更怕买错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