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古装逆袭剧《墨雨云间》持续走热,剧中女孩子们的“珍珠妆”格外吸睛,引发网友好奇:古人真这样装扮吗?“珍珠自由”早就有了?

没错,“珍珠妆”宋代就有了。秦朝的“粉白黛黑”素妆,唐代的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明清的“极致裸妆”,古代美妆圈一直很时髦,让今天的姑娘们大开眼界。

做“珠珠女孩”

眉如远山,面容白皙,颗颗温润的珍珠点缀在脸颊上……热播剧《墨雨云间》中,造型华丽的珍珠妆其实是真实存在的。

这种妆容可以追溯至宋代,也叫“三白妆”,“三白”是指在额头、鼻子和下巴三处着重涂白,和现在的高光还挺相似,但下手可比画高光重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主姜梨的“珍珠妆”(《墨雨云间》剧照)

她们将珍珠作为钿饰,贴于额头、酒窝、太阳穴等处,洁白典雅的珍珠可以很好地展现出宋代淡雅秀丽的审美意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神宗后坐像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徽宗后坐像轴

据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黄强研究,在南薰殿历代帝后像中,宋代皇后基本都着珍珠妆,只是珍珠妆点的位置与珍珠数量有所不同。宋神宗后,头戴九龙花钗冠,面贴珠钿,左右对称,珍珠七粒。到了南宋徽宗后时,面贴珠钿有所变化,鬓角珠钿七粒,在额头又有两粒,酒窝处各一粒。宋钦宗后鬓角珠钿六粒,其他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平乐》中女主角参照宋代皇后妆容

粒粒珍珠如何粘黏到脸上的?古代的“珠珠”女孩们使用了一种名为“呵胶”的黏合剂,它是由鱼鳔制成的,黏性极强,使用时呵气使之融化即可粘贴,卸妆时用热水一敷,就可轻松揭下,十分便利。《江苏文库·精华编》之《吴梅村诗集笺注》一书中有一首《临顿儿》,诗中写道:“文锦缝我衣,珍珠装我额。”诗中便记载了以珍珠妆点额头的珍珠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苏文库·精华编》《吴梅村诗集笺注》

额间“花开”

其实,宋代珍珠妆继承的是唐代遗风,粘贴珍珠的位置,与唐代的花钿、斜红和面靥是相同的。

翻看唐代各种时尚Look,最与众不同的,当属花钿了。最简单的花钿,可能就是一个小圆点,和我们现在喜欢涂在孩子眉心的“美人痣”相似,复杂的花钿需要以金箔、云母片、鱼鳃骨等制成各种花朵形状,贴于额上,立马显出娇俏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簪花仕女图局部

唐代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说韦固妻:“眉间常贴一钿花,虽沐浴、闲处,来尝暂去。”唐代花钿的流行,还与花钿可以遮掩瑕疵有关。武则天时,上官昭容偷窥武后,被武后用甲刀伤脸,昭容用花钿掩饰脸部伤痕。《酉阳杂俎·前集》记载:“今妇人饰花子,起自昭容上官氏所制,以掩点迹。”

相传斜红的诞生也与遮挡伤痕有关。斜红一般描绘在太阳穴部位,和珍珠状一样,或如弦月,或如伤痕。有时为了造成残破之感,还用胭脂晕染成血迹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阿斯塔那206号墓出土彩绘木胎舞女俑

形容一个女孩子可爱动人你会怎么说?笑靥如花。这里的“靥”其实就是“面靥”。简单的画法,就是以胭脂或颜料点于嘴角两边的酒窝处,好似两颗小痣。从敦煌壁画来看,面靥就复杂精彩多了,甚至有人满满贴了一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宝藏》节目中的斜红妆容

唐代美人对腮红似乎有一种执念,几乎将整个面颊都敷上。有人说,杨贵妃到了夏天流的汗都是红色的。这还不算是最夸大的,王建在《宫词》中曾描写过一个宫女,“舞来汗湿罗衣彻,楼上人扶下玉梯。归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里拨红泥。”卸完妆,盆里的水像泡了一层厚厚的红色泥浆。照唐朝美人这个画法,一盒腮红可能一个月就见铁皮了吧。

自然系“清透裸妆”

到了明清,女子们对妆容的审美又有了新的变化,“清透裸妆”成为了当时标配。

面妆上追求若有似无,眉形也更偏纤细,唇妆不爱用大红,反倒开始喜欢自然一些的唇色。可别说,这样的审美倒是和今天的女生不谋而合。

“化妆品”也开始走自然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记载过明代女子所用面脂的四种做法:一种是红蓝花粉染胡粉而成,一种是山燕脂花汁染粉而成,一种是山榴花汁制成,还有一种是紫矿染棉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写治平》画卷中的纯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写治平》画卷中的嘉妃

不止“化妆品”,美甲用的染色剂也要纯天然。明末屈大均《广东新语》中记载当时歌谣:“指甲花连指甲草,大家染得春笋好”,说的就是女子用凤仙花染指甲的风俗。

到了清代,“裸妆”风更盛。从清宫保留下来的大量后妃容像来看,清初后妃基本都是一副素面朝天的样子,她们更喜欢在耳环、甲套上下功夫。

当时对“裸妆”的这种极致追求,主要是源于清宫不爱浮夸。根据一个老宫女回忆,宫廷的气派应由里往外透出润泽,而不是像玻璃球一样,表面光滑刺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代绢本绘画胤禛美人图

可以一说的是清代的唇妆。清代美人喜欢“地盖天”唇妆。

啥为“地盖天”?简单来说就是嘴巴上只点染下嘴唇,这样看起来樱桃小口一点点。

清代文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曾形象地描述过当时妇女的点唇之法:

“点唇之法,又与匀面相反,一点即成 ,始类樱桃之体。若陆续增添,二三其手,即有长短宽窄之痕,是为成串樱桃,非一粒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 费丹旭《探梅仕女图》可见那樱桃小嘴

《宫女谈往录》中描述过当时的妆容是两颊“酒晕妆”,嘴巴“地盖天”,口红的范围只比黄豆大一点。

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女孩子们的妆容也开始了变化。婉容做为中国的末代皇后,可谓是当时女性的“风尚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婉容的时髦妆容

她开始改变宫中装束,换上改良旗袍、高跟皮鞋,烫卷头发,还画上浓郁的眼妆,成为了租界中的“摩登女性”。

至此,中国女性的妆容渐渐与国际接轨,更时髦、更靓丽、更自信。

(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