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科技驱动、多维度的融合以及创新链条的协同,来推动农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近日,凤凰植保节整理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循环研究院(苏州)院长李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谈话,表明智慧农业是通过机械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生态农业则要求农业与环保相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态要服务生产,但生产不能破坏环境。”李季说,“生产和环境保护要协调发展。”

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运用乃是生态农业的关键呈现。于近些年来,废弃物处置的相关技术一直在持续发展。往昔的处理手段主要是填埋,在过去二三十年期间,我国所运用的主要方式即为焚烧。当下的新兴技术以生物处理作为主体,也就是凭借微生物,将有机废弃物转变为有机肥料、饲料等等。

生态农场是生态农业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生态农场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决策部署,按照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有关要求,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生态农场建设,促进农业绿色低碳转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季表明,生态农场将会引入前沿的农业技术,增进经营主体以及生产主体投身于生态农业的积极性。这一过程不但保护了环境,还提高了产量,并且能够提升农产品的质量,进而增添农产品的竞争力,构成良性循环。借助这些主体促使生态农业落地,有益于农业的生态化转变。

那么要如何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呢?凤凰植保节接下来有话说了。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路径主要有以下三条:

一:农业传统生产领域科技原创性突破:不是指传统农业生产领域边际上的改进,而是颠覆式的科技创新,在原理、路径等方面完全不同于现有技术路线,能够对原有工艺技术方案进行替代,比如生物育种。

二:全新生产要素在农业领域的引入和集中:最典型的是智慧农业,把信息、传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集成应用于农业,是各类智慧技术在农业上的集成应用。

:农业业态的跨界突破:标志着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内涵和外延的深刻拓展,如生物制造、兽医公共卫生、生物医学、生物制药、食品营养健康等跟农业有关的领域,都是农业大学应该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