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大连海洋大学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圆满完成各项工作。2023年,学院以学校发展总目标为指引,紧扣加强党建统领,紧抓学科建设龙头,紧盯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抓重点、强优势、创特色,推动学科建设提质增效,推动学院党建、业务发展与深度服务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同频共振,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党建引领力,在提升学院社会服务贡献度中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强化学科内涵建设 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

通过全国学科评估结果,学院对学科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找短板,凝方向,聚特色,不断扩大学科影响力。2023年度,学院承办了“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与应用研讨会”,邀请20余位全国知名专家前来研讨交流,指导学科发展方向;加强创新团队与创新平台建设,学科重点培育四个校级创新团队,团队内部不断优化研究方向,加强内涵建设,突出学科优势,推动学科发展迈上新台阶。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学院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扎实夯实研究生基地建设。不断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参加“互联网+”大赛首次获得省级银奖2项,铜奖2项的好成绩,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大幅提升,获校级优秀硕士论文3篇;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不断完善,2023年度获批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辽宁庄河鳕鱼科技小院”“辽宁宽甸鲟鱼科技小院”2项。

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学院继续秉承“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原则,紧密围绕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设计并实施了以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为核心的综合改革工程,从创新创业教育切入打通科研反哺教学渠道,发掘内生动力推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内涵建设成效显著。

启动了2023版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修订工作,坚持“红绿蓝”人才培养理念,在充分调研国内外不同院校相同或相近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按照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修订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调整课程体系。

扎实推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学院成立工作小组,聘请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组织骨干教师多次开展研讨并进行了系统培训和指导,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完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构建产出导向的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推动培养质量持续改进。

2023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辽宁省专业评估中获得四星的好成绩;参加的由大连工业大学牵头的辽宁省虚拟教研室获批;与獐子岛集团、大连玉洋集团、瑞驰食品和鑫玉龙集团合作获批了省级海洋食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

此外,学院积极推进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和全员参与机制。建立招聘信息收集和发布平台,及时推送就业信息。积极为学生解读国家和各地方就业优惠政策。对就业过程中存在困难的毕业生,给予重点关注与帮扶。与就业创业实习基地保持密切联系,积极为学生拓宽实践平台。积极走访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实习、就业。实现了教师参与度100%,毕业生谈心谈话100%,考研、就业指导100%。线上线下相结合举办了多场食品类企业专场就业洽谈会。2023届本科生总体就业率为80.4%,其中,考研率(含出国留学率)为34.6%,有8名本科生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均被“双一流”建设高校拟录取。

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上,学院坚持“双创”教育向第二课堂和导师科研项目双向延伸,以“兴趣社团→大创训练→创新竞赛→创业论坛”递进式强化双创教育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23年,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上,学院师生荣获国家二等奖,实现学科竞赛新突破。在辽宁省第三届海洋食品创新大赛上,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在2023年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食品创新大赛上,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在第十四届全国盼盼食品杯烘焙食品创意大赛上,获得三等奖1项,最佳视频奖1项,优秀奖2项。在2023首届“盐津铺子”杯即食水产制品创新创意大赛,获得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在辽宁省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一等奖的佳绩。

学院不断加强与国际的交流合作,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与大连市中日经济合作交流协会联合组织赴日实习项目,这是学校首次开展的国际化实习项目,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增强创新实践能力。目前已经有3位同学成功赴日开展实习交流,后续计划完善管理机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制定学院特色思政育人工程

根据学校、学院内涵建设三年行动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结合学院自身特色及专业设置,制定实施“食代先锋”“红绿蓝”思政育人工程,推动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一是聚焦红色“引领力”,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红绿蓝”育人工程的中心,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涵养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二是聚焦绿色“生命力”,强化公民素质教育。坚持把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作为“红绿蓝”育人工程的内心,做好日常管理与服务、建立健全重点学生帮扶体系、做好扶贫助学及绿色通道工作、公平公正开展评优工作、积极做好大学生征兵和军训工作、强化文化育人、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厚植文化底蕴、培养奉献意识。三是聚焦蓝色“创新力”,增强创业就业能力。坚持把创新意识、海洋情怀作为“红绿蓝”育人工程的核心,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特色活动,以食品专业特色学生社团为抓手,以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食品创新大赛为平台,有机结合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现状与趋势,开展专业特色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坚定海洋意志、永葆奋斗精神。

多维立体优化 科研成果落地生“金”

学院继续优化整合科研团队,凝练学院科研方向,学院专任教师全部进入学院5个团队。目前,学院的4个校级创新团队(1个A级团队、2个B级团队、1个C级团队)不断优化整合研究方向,突出研究重点和特色,对今后学院科研发展及成果积累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023年度学院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继续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2023年学院共申报自然基金11项,并通过团队审核、外请专家评议及院内答辩等多个环节提高基金本子的申报质量,获批青年基金项目1项。2023年学院合计获批国家级项目3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1项,省级项目14项,重点实验室项目3项,横向项目5项,合同金额663.3万元。同时,大连市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

加强社会服务及科技成果转化。学院青年教师积极开展行业服务和成果转化工作,本年度签订横向开发服务合同5项;两项专利实现转让,转让金额为8万元。

论文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2023年共发表学术论文46篇,其中被SCI收录14篇,EI收录4篇,其中顶级期刊2篇,CSCD收录15篇,获授权专利8项,转化专利2项。学院科研成果质量不断提升。

学院还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先后两批人才引进,引进3位博士,进一步充实了师资队伍,师资力量增强,保证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并增强了科研团队力量;资助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相关会议,参加了专业认证、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相关会议,进行了培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积极资助青年教师参加食品领域的学术会议,增加学习交流的机会。

高举党建旗帜 让支部建设更强劲

认真履行党建主体责任。学院党总支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领导、压实责任,带领全院迅速行动,扎实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各环节,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成效。总支坚持民主集中制,全年召开党总支委员会议22次、党政联席会议21次。

努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断提升师德师风素养,于去年7月先后2次开展师德集中教育,于去年3月、6月、12月先后组织教职工集体学习,加强课程思政交流研讨与集中听课。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定实施“食代先锋”“红绿蓝”思政育人工程,获评大连海洋大学2022-2023学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

不断加强组织建设。认真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高质量开展“三会一课”,重视支部书记和“双带头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召开了组织生活会,开展了党员民主评议。开展了迎七一——食品类创新创意大赛成果展、海洋食品知识宣展等特色党日活动。高质量开展党员发展工作,完成了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培训以及全年32学时的党员集中培训。

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召开学院2023年度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进行了党风廉政建设集体谈话,开展了廉政风险排查与防控工作;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在节假日及时传达学校纪律要求;专题研究部署推进“辽宁阳光校园”平台建设,将新闻、通知及时推送至平台。

坚决维护学校安全稳定。总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重视线上线下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及时分析研判师生思想动态,大力加强统战群团工作,先后召开2次民主党派教师座谈会,开展了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座谈等工会活动;强化安全教育管理,召开全院安全工作会议,定期开展安全检查,组织师生消防知识竞答活动,开展了学生宿舍走廊和实验室走廊堆积物清理、防诈安全教育等工作。(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赵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