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德国总理哈贝克与我发改委主任郑栅洁举行中德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话合作机制首次高级别对话。对话达成5项重要合作成果。之后,哈贝克结束北京的访程,动身前往上海。

期间,德国《世界报》报道称,哈贝克原希望访华期间与中方高层碰面,但是由于他自己也不清楚的原因未能进行会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篇报道的措辞非常暧昧,既未点明双方未能会面的原因,但是又有那么几分诿过于中国的味道。关于两国领导人的日程安排,在此不便过多揣测,但仅从哈贝克近来的种种言论来看,实在是难称友好。

哈贝克在出访前,将中国称之为“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并表示任何全球议题都少不了中国的参与。

本以为这一表态,能够为哈贝克此访奠定积极的基调,然而他访韩期间,却突然变了一副嘴脸,声称德国与韩国有共同的产业目标,那就是摆脱对中国的依赖,扩大原材料供应,减少对华关键产品的依赖。

这番话乍一听似乎没啥问题,只是西方政客的老生常谈罢了。但如果细品的话,你会发现这些脱钩断链的一种另类表述。须知产供链的形成,是市场规律和企业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是靠政治手段或人为设限所能转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哈贝克在韩国别的不说,独说要摆脱对华依赖,究竟有何用意?况且在中欧经贸摩擦的当下,这番话听上去无疑显得颇为刺耳。

哈贝克抵京后,在德国驻华大使馆招待了欧盟各国大使,又抛出德国对华战略需要更新的观点。

他说,德国对两国中期关系的看法缺乏方向性。两国应该在政治、贸易和气候行动中解决具体问题。但德国当下的对华战略并未考虑到欧洲的整体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在与我商务部长王文涛的会谈中,哈贝克总算是释放了些许善意。他说,德国与中国都是全球化的支持者和受益者。针对欧盟对中国电车发起的反补贴调查,德国政府深感忧虑,认为这势必会对欧洲绿色转型进程和消费者利益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担心德国车企在华利益受损。

不过,哈贝克这些话更像是表个态,既没有创造性的建议,也拿不出可行的方法,充其量也就是给德国车企一个交代,证明联邦政府起码努力过。

除电车关税的议题以外,哈贝克对中俄关系似乎也颇有微词。综合彭博社和路透社报道,哈贝克在京期间表示,中国在俄乌冲突中“支持俄罗斯”,是中德经济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他强调,如果中国不支持俄罗斯,欧洲和德国就不会减少对中国原材料和关键商品的依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然,哈贝克想把西方对华脱钩断链的做法跟俄乌冲突挂钩。但事实上,西方对中国的围堵追截,又不是近两年才有的事情,哈贝克这话未免有失偏颇。

再者,中国对于俄乌冲突的立场是一贯的,即坚持劝和促谈,反对拱火浇油,又何来中国支持俄罗斯一说呢?哈贝克的理论是,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去年增加了40多个百分点,应该停止这种情况。但事实上,中国不仅是俄罗斯的头号贸易伙伴,也是乌克兰最大的贸易伙伴,这难道还不能说明中国对乌克兰危机持公正立场吗?

哈贝克未能与中方高层碰面,其实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多半是日程安排不便所致。希望他不要为此困扰,此行来得痛快,走得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