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晚,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短篇小说、当代散文年选系列《醒来已是正午:2023年短篇小说20家》《茉莉为远客:2023年当代散文20家》新书分享会在北京SKP-S 2F SKP RENDEZ-VOUS书店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现场

当晚,张莉教授与作家徐则臣、乔叶、鲁敏、韩浩月、李唐、杜梨、马亿、梁豪、蒋在、焦典等,以“越轨笔致的魅力:文学为何让人着迷?”为主题,与读者们分享了好小说、好散文的标准,以及文学的魅力等话题。本次活动由《文艺报》社融媒体部主任、青年作家李晓晨主持,并同步在线上平台直播,累计播放量近10万。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陈新文出席并致辞。

在分享会上,各位嘉宾的分享或关于文学选本的编选,或关于文学本身,或关于文学与个体、文学与时代的连结,信息量很大。这两本书,代表了过去一年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的面貌,呈现出其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见证了作家和时代的关系、文学和时代的关系,或为这个时代留下一些独特的印记。

张莉:优秀作家记录下了我们当时的那些生活

张莉教授和她的团队从2019年开始做年选相关的相关工作,至今已有5年,“年选系列”已成为业内标志性品牌,是读者了解当年文学创作成就的重要窗口。“呈现中国当代文学丰饶的风貌,这是我做年选的初衷。”张莉谈道,“每年发表和出版的作品太多了,做年选可以帮助读者节省时间,看到这个时代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家、最优秀的散文家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莉发言

每年,张莉和她的团队都会从海量的作品中筛选出大家心目中最能代表当代创作成就的短篇小说和散文20家。出于对质量的担心,她对自己的选篇做过调查,发现不少文学奖项如鲁奖、百花奖、郁达夫奖的入围或获奖作品中都有曾经被自己选中的作品。为优秀作品开心的同时,张莉也表达了自己的欣慰,某种意义上,这意味着她和团队的工作经受得住行业和时间的考验。

谈到编选的原则,张莉最先提到文学对时代的记录。“优秀的作家记录下了我们当时的那些生活,今天看起来2022、2023年的生活已经过去,但是看2019、2020年的选本,当年的生活被这些作家非常详细的记录了下来,不仅仅是当时的生活,今天看起来还有镜像之感,这是编年选思考一个重要的维度,也就是要和时代共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莉发言

第二点,张莉认为年选需要反映出中国当代文学作家不同的梯队,不同的作家对同一件问题的看法。同一时空下,不同的作者和他们的作品间是能够产生对话的,无论是年轻人与年长的人,还是男性与女性。因此,她的选本中既有东西、邓一光等非常著名的作家,也会有5到6个名额给最新的年轻作家。“要搜集这个时代最经典的声音,也要搜集这个时代最新锐最年轻的声音。今天的选本有很多,但这部一定是最丰富最多元最新锐的版本。”张莉向读者说明,多元指向的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开放性,“我的选本是面向未来和青年读者的,这也是这部年选一直持续至今每年都深受读者欢迎的一个原因。”

徐则臣:很重要的使命寄托在年轻作家身上

作家徐则臣说,好的文学作品跟好的文学选本都是有预见性的。对选本来说,虽然作品本身完成于过去,但当编选者的认识足够深切,那么此刻所感受到的问题便有穿透时间的价值。“它不会是今天可以结束的,一直可以延续到未来,这是向未来敞开的背景,而很重要的使命寄托在年轻作家的身上。”

作为《人民文学》杂志社的副主编,徐则臣与张莉同样在年轻作者身上倾注着对于未来的希望。“大部分的选本都是建立在成名成家作家的角度上,因为这样最保险,都是读者熟悉的名字,而如果一个选本拿过来,读者发现一大半名字不认识,会认为是不可靠。但我恰恰认为这样的选本是最可靠的,是最忠实于当下的生活。”徐则臣说,“这是目前我最喜欢的选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则臣发言

乔叶:好的短篇会蕴含丰富的信息量

作家乔叶分享了自己对短篇小说的理解,她借用了一位前辈关于小说的提炼,短篇写感觉、中篇写故事、长篇写命运。她说:“我很喜欢短篇是写感觉,这种提炼特别符合我个人的认知力,好的短篇都很长,这个‘长’并不是指篇幅的长,一定要写多少字,长是一种信息量丰富的表现,写人性、情感、社会生活的信息量非常丰富,哪怕很短几千字,大家里面信息量可以解构得非常多,这是好的短篇。”

关于张莉为《醒来已是正午:2023年短篇小说20家》而写的序言《短篇小说里的光晕》,乔叶喜欢“光晕”的说法。“光晕如何去理解,短篇小说的核并不大,就像电灯一样,里面发光体并不大,但是光要发散开来,就像石子投入水中不断荡起涟漪,涟漪可以无限大。”乔叶表示,光晕可以指短篇小说所蕴含的丰富信息,也可以指世界文学中短篇小说的创作传统。从后一重意义上讲,“我们都在这个光晕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乔叶发言

鲁敏:小说和散文将个体的命运恰切地记录了下来

作家鲁敏从历史的视角探讨了文学价值,“选本对文学史而言有特别重要的记载的意义,它对所谓的历史的构建是提供无数人的命运和细节。”所有消失个体的一生,我们度过的一生,都可以以文学的方式被记录下来,最终给人们以抚慰。她说,“个体很渺小,大部分时候会被历史淹没,而若干年后这个选本可以参与社会学和历史学的建构,提供给子子孙孙,看到这些消失的人是如何度过的。这个选本会一直留在我的书架上。”

或许可以说,小说以虚构的方式,散文以非虚构的方式,将人们的所见、所思、所感,将个体的命运恰切地记录了下来。鲁敏本人这样看待短篇小说年选与散文年选的区别:“张莉老师做选本的时候兼顾虚构和非虚构,因为写虚构的时候会有春秋笔法、题外之意等等,但是非虚构是有更精准更刻骨铭心的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敏发言

韩浩月:所选作品是从真实出发写真实的感受

作家韩浩月长期从事评论写作,同时也是一位散文家,他以评论家的眼光谈到了近年来作家创作趋向。“最近这两年来散文作者和小说作者不约而同的写作的方向和风格,对真实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心,想通过描写真实来讲述生活。经历过去几年貌似正常生活下姿态下隐藏了一些带有伤痕的内容,这些伤痕适合小说也适合散文来表达。张莉老师入选的文章,失去了对才华展示的兴趣,看不到华丽的辞藻,看不到作者在显示对语言的操控力,所有的作品是从真实出发写真实的感受。”

对于自己的散文写作,韩浩月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方法,“散文写作要从细腻处入手,我把细腻处具体到微不足道的细节,从这个细节出发像裂缝一样寻找我内心的变化,最终的目的是写自己的生存状态。”作为散文作者,他相信文字的感染力,“无论讲述我多么隐秘或隐私的心思,一定会有更多人,同时也在感受这样的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浩月发言

焦典:文学的时刻是别人看来风平浪静时,你却深受触动

1996年出生的作家焦典是本次活动上最年轻的嘉宾,但在张莉年选中,她的小说《暴雨过境》已显示出成熟作家的老练。“我会思考,文学也并不是那么好玩的东西,好玩的东西太多了,最后为什么文学还是会留下来的?”她说,“我相信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学也可以过得很好,我是这么相信的。但是如果一个人不那么好,至少他有一些不那么好的时刻,都不会不可避免地想到文学。那些在别人看来风平浪静,但是你的内心有很大的触动的时刻,这些是文学的时刻,我会记住这样的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焦典发言

梁豪:很多东西不是非对即错,混沌当中生活才如此迷人

梁豪也是一位青年作家,他的短篇小说《我们唱歌去吧》入选了《醒来已是正午:2023年短篇小说20家》。关于此次活动的主题,梁豪分享说,“越轨的笔致,意味着本身有一个轨道,但是突然间偏离了那个轨道。偏离让我们的文字乃至于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暧昧,很多东西说不清道不明、很多东西也不是非对既错的,就是似是而非、混沌当中生活才如此迷人,因为当中充满了弹性,那是一种人生的弹性、那是一种人之为人的弹性。”他说到,看似同样的环境中,看似有普遍性的人,其实是有可能完全不同的,“文学要识破这些,我们要写出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豪发言

蒋在:人总是可以从文学中找到自己,看到其他生活的希望

青年作家蒋在谈到了张莉教授的编选团队,他们戏称自己是“持微火者”。对当代作家,特别青年作家来说,正是“持微火者”的存在,为许多创作者点亮了文学的火把。蒋在谈到自己更愿意把年选称为“文学档案”,“因为它记录了当下现在中国的写作者、当下中国人他们生活的所思所想,他们现在当下的境况。进而让这一代年轻作者有被记录、被铭记的可能性,甚至是被看见、被阅读的可能性。”

蒋在的小说《小茉莉》也在《醒来已是正午:2023年短篇小说20家》中,于她而言,文学的魅力同样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寻找可能性的途径。在阅读的时候,人总是可以从文学中找到自己,找到自己所不能表达出的东西,看到了自己其他的更深的可能性,看到了其他生活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在发言

李唐:我喜欢的是个人的写作的兴趣,至少可以打动一部分读者

青年作家李唐的小说《饲育》是短篇小说年选中特别具有异质感的一篇文字。对于这次入选,他真诚地谈了自己的感受:“我自己喜欢的是个人的写作的兴趣,可能会喜欢写一些自己想不太明白解决不清楚的方面,有时写出来也不知道这个小说算是成功或是失败。在特别没底的时候,得知入选这个消息,这给了我一些信心。我想起码它可以打动至少一部分的读者,尽管这部分的读者很小众,但是它是可以打动一些读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唐发言

杜梨:把握生活的复杂性,是我在文字中想探讨的问题

散文《颐和园》的作者,青年作家杜梨同样说到了作品入选年选对于自己的意义,对于青年写作者,没什么钱,也很普通,默默地写,“大家可以入选这个集子也是小小的鼓励”。

《颐和园》是杜梨在离开新媒体行业,转到颐和园工作之后,对于新的工作环境与工作体验的记录。“自从离开了新媒体以后,我就彻底告别的朝阳光怪陆离的生活。我大学在朝阳上的,看到一位身着时尚的女士抽着香烟与一位男士谈笑风声,但是这样的景象在海淀是看不到的。颐和园里面也是另外的精神气质,所以接下来写作中如何把握两种完全不同的精神气质是很重要的。”对于写作,她说:“把握生活复杂性是我在文章中想探讨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梨发言

马亿:我希望写年轻人都市中无所适从的状态

青年作家马亿是张莉教授的学生,他分享了自己与老师张莉关于文学的探讨,也讲述了自己的创作经验。“每一个写作者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故事,但是真正要抵达它、找到它之前,可能要经过漫长探索。写作的秘诀只是一个字‘写’,写的过程中才可以获得一些,包括发表、出版、入选年选这样小小的鼓励。”他也曾觉得自己的生活经验中缺少创作的素材,而《醒来已是正午:2023年短篇小说20家》中的《莫兰迪展》是他最新的尝试。关于创作,他说“我希望写年轻人都市中无所适从的状态,也许这就是我想要寻找到的写小说的母题,我也是在摸索过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亿发言

分享会上,各位嘉宾的分享或关于文学选本的编选,或关于文学本身,或关于文学与个体、文学与时代的连结。《醒来已是正午:2023年短篇小说20家》《茉莉为远客:2023年当代散文20家》两本书,可以代表过去一年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的面貌,呈现出其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见证了作家和时代的关系、文学和时代的关系,或为这个时代留下一些独特的印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选团 队发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拍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合影

相关书目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醒来已是正午:2023年短篇小说20家》

张莉 主编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4年6月版

点击图片 购买本书

《醒来已是正午:2023年短篇小说20家》为2023年短篇小说年选,由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得主、知名文学评论家张莉从包括《人民文学》《收获》《十月》《当代》等重要文学期刊发表的作品中挑选出的20篇短篇小说构成。

这一选本主要表现2023年中国短篇小说的独特风格,题材多样,作家审美追求各不相同,囊括了中国当代最具风格的作家作品,包括邓一光、徐则臣、乔叶、东西、罗伟章、鲁敏等获得鲁奖、茅奖及各种文学奖的成名作家,同时也包括杨知寒、焦典等新生代作家。这些作品深具人文情怀,在关注社会现实的同时,展现出不同代际作家的创作轨迹和审美追求,充分显示了文坛新生代不可忽视的力量。本书所选作者和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2023年短篇小说创作,是读者了解2023年短篇小说创作的重要窗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茉莉为远客:2023年当代散文20家》

张莉 主编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4年6月版

点击图片 购买本书

由知名文学评论家张莉从各大重要刊物如《人民文学》《收获》《十月》《当代》《上海文学》等所发作品中慎重严肃挑选的20篇散文构成,这些散文或关于远方之地,或关于身边故事,是当代作家们带领读者去往无穷之地的远行。这些散文既包括当代著名散文作家阿来、傅菲、李敬泽、刘亮程等人的作品,也包括新锐作家杜梨等人的近作,风格各异,这些作品既书写了当代人的生活和心灵世界,展现出了不同代际作家不同的审美气质,是读者了解2023年散文创作成就的重要选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书主编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第五届最受研究生欢迎十佳教师,“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主办人。著有《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小说风景》《持微火者》等。主编《散文中的北京》《我们在不同的温度沸腾》《明月梅花:2023年中国女性小说选》《流水今日:2023年中国女性散文选》《醒来已是正午:2023年短篇小说20家》《茉莉为远客:2023年当代散文20家》等。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女性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第十届当当影响力作家。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