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又常被我们称为外蒙古,是当今我们重要的邻居和伙伴。

但在二战结束后,蒙古国曾与我国发生过一次正面冲突,两国剑拔弩张,最终我国击退蒙古侵略者,一场血战以胜利告终。

中蒙两国为何会在新疆北部发生冲突?这场战役的胜利,又为何被称为是终结了蒙古人的扩张野心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场鲜为人知的边境血战——北塔山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是每个中国人的使命与责任,守土有责深入人心。

如今,我国与世界上14个国家陆地领土接壤,拥有总长度约2.2万千米的陆地边境线,其长度及复杂程度都算得上是世界之最。

也正因如此,维护国土完整的责任和使命,从秦朝的万里长城,到如今国境线战士的钢铁之躯,国土保卫薪火相传,可以说中国历史有多久,我们的国土保卫史就有多久。

如果说谁是我们祖国最“亲密”的邻居,那蒙古恐怕不遑多让。

虽然中蒙两国的国家关系不是最密切的,但凭借4710公里的边境线长度,蒙古成为与我国拥有最长边境线的国家,而我们又是蒙古唯二的邻国之一。

如今蒙古国在我们生活中的存在感并不算高,但当初它觊觎我国领土的野心可不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切故事还要从二战后的北塔山地区说起。

北塔山是我国与蒙古国的界山,该山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的特征,更难得的是,靠近我国一侧的南侧较缓,而北侧则较为陡峭,山顶地势平缓。

该山顶植被茂盛易于隐蔽,四周荒漠一览无余,难得是一处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

同时,北塔山并不在蒙古地区,而是地处我国新疆北部,是新疆的北大门,也是西北腹地的重要天然关塞,对我国边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946年我国处于内战一触即发之际,新疆、蒙古等边远地区因此并不安定,加之国民党将部分守军调兵准备内战,我国边防的虚弱给了蒙古人可乘之机。

面对蒙古国的挑衅,蒋介石政府并非全然不知,而是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愿主动节外生枝。

他委任有“鹰犬将军”之称的宋希濂坐镇新疆,身为黄埔一期毕业生的宋希濂是抗战名将,更是蒋介石的心腹,

面对外蒙的频繁骚扰与挑衅,宋希濂命手下加强边境地区的巡视与防范,警惕对手的动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7年一日,宋希濂接到手下报告,称在北塔山蒙古国一侧发现了几栋小房子,经刺探里面均为武器弹药。

身经百战的宋希濂对于战争前的风吹草动格外敏感,他预感到蒙古国可能要对我国领土发起进攻。

于是,宋希濂命令由连长马希珍带领的国民党骑兵军第五军第三团骑兵连,火速前往北塔山镇守。

作为一个有勇有谋的人才,马希珍深受宋希濂赏识,他被委任以先锋部队的重任。

凭借常年驻扎边境的经验以及对于敌人风格的了解,马希珍等人在北塔山附近组织建立多处坚固的防御工事,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