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进苹果之乡 揭秘洛川苹果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毛浓曦 周子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进苹果之乡 揭秘洛川苹果

陕西省洛川县,一个因洛河穿境而得名、因“洛川会议”而闻名、因洛川苹果而驰名的北方县。6月23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来到这个全国著名的“苹果之乡”,一探洛川苹果的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洛川苹果有多牛?

槐柏镇度古村果农路贺军连说几个“好”——果好、地理位置好、耐贮藏好、硬度好、糖度高……“去年在果园现场测出19.8的甜度(一般苹果甜度为13、14)。”

洛川苹果研究院科创中心园区管理员、网红主播袁晓亮说:“洛川苹果果皮光亮、含糖量高、口感好、香甜酥脆。这里的海拔、气候和经纬度优势,决定了洛川是苹果的优生区。”

而洛川县宣传部部长樊宝峰则幽默道:洛川苹果有最牛的订单——太空订单(曾七上太空)、最牛的快递——航天货运;早上在树上,中午在路上,晚上在餐桌上;全县4万多户果农,90%的农户年收入10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则属于低收入户;全县每年网上销售苹果20亿元,占陕西省农产品销售半壁江山。

据介绍,洛川塬面开阔,土层深厚,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是符合苹果生产7项气候指标的最佳优生区,迄今为止已有76年的苹果发展历史。全县苹果总面积5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3%,洛川苹果品牌价值达829.16亿元,居全国水果类品牌价值榜首。

洛川苹果是怎样长成的?

在洛川苹果研究院科创中心灌溉示范点,记者看到,一眼望不到边的果园里,白色防雹尼龙网的保护下,一行行矮化密植的苹果树上,挂满了刚刚套袋的小苹果,果树下一根黑色的水管每隔50厘米一个孔,正一滴一滴地浇灌着果树。丰收的希望就这样无声地生长。

65岁的技术员袁晓亮说:“好苹果是种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也是卖出来的。”

他取下一个套袋,只见青白色的苹果还只是核桃大小。套袋分两层,外层是透气遮光防雨的木浆纸,里面还有一层防菌蜡纸。“到9月下旬、10月初取袋,先取掉外袋让苹果适应一下阳光,5、6天后再取内袋,这时苹果还是白色,需要光照上色10-15天,之后采摘下来,才是一棵红彤彤的大苹果。”他说。

接着,袁晓亮就从地面到树顶,一一为我们揭秘:

——果树行距4米,中间种油菜或草,现在正是翻耕的时候,将青苗翻入土里,作有机肥料用。“苹果着色好不好,与肥料有很大关系,有机肥就很漂亮,化肥呢,着色、口感就差了。”

——每行果树中都栽着一些水泥柱,柱子间拉着一道道钢丝,用来固定果树。“矮化密植果树没主根,容易被风吹倒,所以需要固定,而浅层的树根很容易吸收滴灌水肥。”

——树下地面,铺着一层黑色果园专用地布,用作保墒、防草;上面的滴灌水管将水肥从地布眼孔滴入土层。“从春到初冬,只要不下雨,就这样一直滴灌,一棵树的用水量每小时5公斤左右。”

——果树与景观树、自然生长的树形状完全不同,这是为了确保每个苹果都能受到光照而进行修剪的结果,这可是一个技术活。“冬剪树的形状,解决光照;春剪花朵,花开五朵,剪去周边4朵,保留中心1朵,以后一处就结一个果;一棵树开花有多有少,这就需要根据树龄、树势控制花的数量,太多结不出好果。”

2023年,洛川县苹果总产量近113万吨,果业综合产值达140亿元,被陕西省委确定为全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试点县。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