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愿意给国家添麻烦,唯一的心愿就是能在有生之年证明自己曾经是个兵。

这是多么催人泪下的一句话。2018年1月15日,山西榆社县桃阳村一位老人面对志愿者,说出了这句话。老人当时已经90岁高龄了,名字叫郝志全。

说这句话时老人眼里明显有了泪花,他表示自己年事已高,这是自己最大的心愿。原来,郝志全当年的退伍证明、档案、军功章等一些能证明自己身份的材料,都存放在县里的档案馆管理。

然而,令郝志全没有想到的是,特殊时期开始后他的所有材料在一场大火中烧毁了。类似这样的情况当时并不奇怪,当年很多老兵复员后深藏功与名,他们回到家乡后隐瞒自己的赫赫战功,有的直到逝世后才爆出真正的身份。

比如湖南老兵奉孝同,这位老兵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又当了毛主席5年警卫,他复员后回到家乡务农,隐瞒身份半个多世纪,直到妻子、女儿生病无钱治疗才向政府求助。

那么,老兵郝志全身上又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为何直到90岁时才向外界表示要证明自己的身份?故事要从抗战说起。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挥师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西是近代中国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这里曾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八路军在这里建立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作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山西自始至终都是日军进攻的重点地区。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这首《在太行山上》的抗战歌曲,曾在中华大地广为传唱,传递出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抗战中,山西各地超过60万热血青年踊跃参加八路军。以左权将军牺牲地辽县(后改名左权县)为例,当时有7万人参军。郝志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上了抗日战场。

郝志全,1928年12月出生于山西榆社县云竹镇桃阳一个贫寒家庭。郝志全童年时期,家乡就不断有日军、伪军和汉奸等前来“扫荡”,乡亲们稍有反抗就会遭到杀害。这一切都被郝志全看在眼中,他对日军恨之入骨,一直渴望能参加八路军,这样就能保护乡亲们。

榆社县位于山西中部偏东的地区,这里作为古榆州国中心,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榆社县境内埋藏有大量古生物化石,其数量之多、保存之完整,都是举世闻名的,被誉为“化石之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晋察冀边区广泛号召全边区各个抗日党派、群众团体、父老兄弟、诸姑姐妹,动员千百万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在八路军的宣传下,无数人踊跃参加八路军。据资料,从抗战到解放战争期间,榆社县有4.5万人,先后有7200人参军,39556人(次)支前参战,1100名干部奔赴全国各地,2114人为国捐躯,1230人负伤。

另外,榆社县前后提供军粮1005万公斤,捐款7亿元(冀钞),做军鞋20余万双。游击队配合主力部队作战2300次,涌现出马定夫、张寿砚、曹更修、郝三成、李雨化、郝二蛮等战斗英雄和支前模范37人,榆社县一度成为太行山上著名的“出兵、出粮、出干部”的模范县。

起初,郝志全因年龄太小,只能承担一些帮忙送信、放哨的任务。1944年,郝志全年满16岁,他怀着满腔热情跟同村的薛志成、李月成、巨栓成、郝眉元、李建叶等一同参加了八路军,他被编入八路军第129师385旅14团11连2排5班,成为一名真正的八路军战士。

在激烈的战斗中,郝志全作战勇敢,每次战斗都冲在了最前面,立下了一次次战功。此后,郝志全所在的部队多次被改编,最后被调入了榆社独立营,营长是郝三成。这里插一句,榆社独立营早在1940年冬便成立,多次参加对日作战,被上级称之为“模范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榆林独立营被编为三纵队三八六旅二十二团二营。郝志全因在战斗中表现突出,成为了营长郝三成的警卫员。为了纪念抗战的胜利,有战地记者来到郝志全所在的部队给指战员拍照片。

郝志全因为是营长警卫员的缘故,便跟郝三成拍了一张合影。要知道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能留下一张照片非常不容易。这张照片被郝志全视为最重要的物品,一直放在贴身的口袋里。抗战是胜利了,可战争并没有远去,郝志全很快将迎来一场恶战。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向延安方面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毛主席赴重庆进行谈判。蒋介石根本无意跟中共谈判,此举完全是为了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明眼人都能看出,毛主席去重庆危险重重。

即便如此,毛主席毅然决定赴重庆同蒋介石和平谈判,此举被柳亚子称为“弥天大勇。”毛主席动身前,专门约见即将上前线的邓小平、刘伯承,对他们说:“对于蒋军的进犯,你们要狠狠地打,你们在前线打得越好,我们在重庆就越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5年8月25日,邓小平、刘伯承、滕代远、陈赓、杨得志等人乘坐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一架飞机,从延安飞回太行山根据地。此前不久,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蠢蠢欲动,他指示第19军军长史泽波率第19军、第61军一部和部分伪军共1.7万人进攻晋东南。

这支部队占领了原本是八路军从日伪军手中解放的襄垣、潞城以及被人民武装包围的长治、长子等县城,其军部率3个师驻守长治(古称上党郡)。阎锡山的企图是占领了这片区域,进而打通白晋铁路,占领整个晋东南。

为了捍卫抗战胜利的果实,保证解放区安全,中央军委命令晋冀鲁豫军区要以雷霆手段坚决消灭进入上党地区的敌人。1945年9月10日,上党战役正式打响,郝志全所部也参与其中,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

10月12日,上党战役结束,我军先后歼灭了国民党第19军、第23军、第83军等约3.5万人,其中生俘3.1万人,缴获山炮24门、机枪2000余挺,各种枪支1.6万余支,先后歼灭的阎锡山部队占其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对阎锡山部造成沉重打击。

更为关键的是,上党战役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它解除了国民党军对晋冀鲁豫解放区的直接威胁,更为重要的是有力地配合了重庆的谈判,实现了毛主席制定的“边打边谈、以打促谈”的预期目的。